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化学反应原理》——24、酸碱中和滴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24酸碱中和滴定(下)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例如,用0.1032mol/L的HCl溶液(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

1、实验前的准备

(1)滴定管的准备

检查仪器:检查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或乳胶管)是否漏水。向滴定管中注入适量蒸馏水,观察活塞或乳胶管周围是否漏水,不漏水的滴定管才能使用。

润洗仪器:滴定管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的酸或碱溶液润洗。从滴定管的上口加入3~5mL待装的酸或碱,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轻轻转动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球),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锥形瓶也要用蒸馏水润洗,但不能用酸或碱溶液润洗。

加入反应液:分别将酸、碱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刻度以上2~3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出气泡;赶出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下图),并使液面位于“0”或“0”以下某刻度,准确记录读数。  

其它仪器和用品的准备: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不需要干燥,不能用酸或碱溶液润洗。准备好酚酞、甲基橙,以及实验所需的0.1032mol/L的HCl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一张白纸等。

2、滴定操作

(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NaOH溶液到锥形瓶中,再滴入2滴酚酞(或甲基橙)溶液,溶液呈红色。

(2)将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小心地滴入酸。直到加入半滴酸,溶液由粉红色刚好变无色(如果用甲基橙,则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液面稳定后,记录液面读数(注意视线平视刻度线),并记录到表格中。

(3)重复上述操作两次,并记录相关数据,填入表格中。

3、数据处理

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减少偶然误差,三次实验HCl溶液的平均值为:

化学方程式中HCl与NaOH反应的关系为:

则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149mol/L。

4、问题与讨论

(1)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上面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标准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是一定的,导致误差产生的是所测的标准HCl溶液的体积。结合计算式,其体积偏大则NaOH溶液浓度偏大;其体积偏小则NaOH溶液浓度偏小;其体积准确则NaOH溶液的浓度准确。

分析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读数误差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注意是先有液面再读数(与量筒和容量瓶不同,它们是先看刻度再加液体),正确的读法是平视液面读数。  

以NaOH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绘制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过程中,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图。

5、氧化还原滴定

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只要满足下面两个要求的反应均可用于滴定,用已知浓度的溶液测未知浓度的溶液:  

反应物能按某种定量关系进行反应;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准确地判断反应终点。

如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等。

例:某兴趣小组同学用0.100 0 mol/L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过氧化氢,反应原理为:

(1)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2)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计算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

(3)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

(2)0.180 0

(3)偏高

分析:

(1)实验目的是测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实验原理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过氧化氢,反应时按2∶5的定量关系进行,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是紫红色,可作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2)第一次实验数据有错误,舍去,取后三次的平均值18.00ml计算。  

c=0.1800 mol/L

(3)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导致读取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欢迎点赞 关注 留言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ZVqj8VbdxcORke9uifzBl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