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机器学习说回人类学习

今天看混沌大学的一个人工智能的课,听到一个新的思路觉得很受到启发:

人工智能本身的定义出现了一些值得讨论的空间,到底是追求全面的对人的模仿,还是针对人的某一种特定功能的超越或者逼近,决定未来人工智能的走向。

刑波老师说这是仿生与工程的对立,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处理逻辑。就像是小鸟玩具和一架飞机之间的区别,前者可以从外观上,从生理结构上,动作上,甚至从表情上惟妙惟肖,但后者才真正能飞,甚至比鸟非得还要好。

不得不承认,今天我们提到人工智能,通常在脑子里出现的都是那种“仿生的、有感情的、有价值判断”的形象主体,就像《西部世界》里一样,文艺而魔幻,令人期待又令人恐慌,但事实上如今的AI技术在这个方向上的进展很难看到。

相反,真正有实用性的,目的性明确的功能性AI实现,目前已经在很多层面上得到了实现。并且刑波老师还认为,如果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科研专注力放在这些“靠谱且低调”的功能性AI上,会大大削减人们对“硅基生物”的焦虑与恐慌。

▲Westworld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观点也很有警醒的作用,不过我又不是搞研发的,一不小心就跑偏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我觉得,可能说到底这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的区别,或者换个词,创新型思维和实用性思维的区别。

前者需要灵感,灵感都是迸发的,虽然潜意识里是需要前期大量的铺垫,但是他们就认那个迸发的瞬间,并且把所有天马行空的过程再理想化重现给自己;后者需要规则,目的性要明确,过程要有条理,循序渐进,最后功能实现,bingo。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两种思维都得有才活得下去。要有逻辑,也要有白日梦;要有理论家,也要有疯子。有时候合二为一,就绝了。

所以老师还是说了“更多的专注力”而非“全部”,以我的理解就是,今天是AI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强调实用性是很必要滴,不过实用了,然后呢?我相信他是不会否认仿生型AI的惊艳的。

因为他一定也明白,在工程和仿生之间做选择,其实就是在实用性和创新性之间做选择。

▲byahmad dirini viaunsplash

另外,讲到实用性,我就想到学习的实用性。机器学习我不懂,我是说人的学习。

也是巧得很,最近我在好几个地方都读到了一个类似的观点,就是说中国人把读书学习这件事想得太宏大,看得太苦。中国传统思维里强调“器物之用”,王小波就批判,说这让大家老是“学点东西极苦,学成以后极乐”。梁厚甫亦说中国人对于读书太过隆重,好像非要是什么特殊人物,才能做“读书”这么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我不知道旧时的读书人是怎么想,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不爱看书的情况似乎是愈演愈烈的。

从小看书就是为了考试,看的都是教科书;尤其到了高中,看小说被说是看闲书这种事情基本上每个班都有。专制一点的老师会直接禁止,好一点老师都会义正言辞:不是不让你看,是不让你上课看。

关于要读书的教训不是没有,老师和长辈从来都会苦口婆心的教导大家要读书,读名著,名著啊,可不得小心地捧着书,慎重地读吗?况且读名著是为了啥,可不还是为了考试嘛。

后来工作了,除了工具性或者专业性的书,一下子就不知道读书为了啥,但隐约还是觉得地读书。所以一面心里焦虑,觉得自己读书少,不行啊,万一被人骗了还给人数钱都不知道啊;但是一面又觉得有了空闲时间干嘛还要这么勤奋呢,看看剧打打游戏的,时间多好消磨啊。

说到底都是读书目的性太强。

有目的性是很实用主义,但是实用着实用着可能就忘记迸发的感觉了。

我倒不敢说这是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但是至少是我的问题。所以想那么多呢,读就好了。不就是玩儿呢嘛。

▲by alfons moralesviaunsplash

最后再跑回应一下AI的主题,现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都是专攻的学习,未来是不是只有人才会“无用之用”呢?“无用之用,无用是过程,不是结果”

好有道理,不多解释。

共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5G1HDB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