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互联网医疗能创造奇迹,但需要更多约束和耐心

▎田吉顺新知青年 012 号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

知乎「医学」「妇产科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互联网医疗。其实要把这个事儿讲清楚真的不容易,而且很多人觉得对这个事儿不感兴趣。但是我是做这个行当的,还是想和大家聊一聊。

互联网医疗难以讲清楚,不光是因为它框架大,还因为到现在为止,它在行业内都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就是互联网医疗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到底包括什么?是讲病历管理、讲咨询,还是讲配药,或是医学科普?没有一个清晰的图景。

对于这样一个事情,我想有一个方法可以聊一聊对它的看法,就是我们先定上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的 A,一个是极端的 -A,我们要聊的事情,应该就在这两者之间。

对于互联网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一是「医疗无法被互联网化」,很高比例的医生都对互联网医疗持这种看法;还有一种极端,是「医疗当然要被互联网化,且要把医生都淘汰掉」

这两种极端,在我看来都不可取,互联网医疗应该是在这两个中间的。

为什么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呢?

针对第一个极端,下面是两篇文献的截图,都是发表在 JAMA 杂志——也就是美国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上的。这两篇文献,一篇是 2016 年发表的神经内科相关的文献,另外一篇是 2018 年发表的,关于儿童哮喘的研究文献。这两篇文献都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远程医疗」。

图 / JAMA 上关于远程医疗的两篇文献

互联网医疗包括远程医疗,而对于远程医疗相关的研究,至少在美国,他们一直在做相关探索。

这两篇文献研究得出了什么结果呢?大家都想知道,如果用了远程医疗、用了互联网医疗,是不是就能淘汰传统医疗,就能比以前的医疗更好?结果文献告诉大家:「并没有,互联网医疗并没有比传统医疗更好。」

当然,互联网医疗也没有比传统医疗更差,它们俩差不多。而对我来说,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实是非常漂亮的。

打个比方,一种国外的进口药,定价为一片 1000 块钱,而现在有一种国产药,定价 10 块钱,这两种药的药效只要能一样,就已经足够了,我并不需要国产药比进口药的疗效更好,因为国产药有一个很强的优势:便宜。

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也是一个道理,我不需要互联网医疗比传统医疗更好,只要在效果上差不多就足够了,因为它对于大众来说更易得,这个便捷性就是它的优势。

下面我想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历。

我一直在互联网上做咨询,开始是做医学科普,后来开始做个人咨询。其中有两位如今已经生了孩子的妈妈,她们全程的孕期指导都是我通过线上提供的。她们能顺利生下两个孩子,在我看来我也有一定功劳。

其中一位,因为在孕期不小心服用了一些药物,当地医生建议她打掉。她来求助我,我在全面了解了情况之后,权衡利弊,建议她这个孩子可以要。

另外一位孕妇是高危,需要做羊水穿刺,结果发生了胎膜早破。这个情况的发生率只有 1/300 ,但很不幸,发生在了她身上。

出现这个情况之后,当地医院对她说:「不行,你的孩子只有 20 周左右,保不住的,用药打掉吧。」但是我告诉她,现在的情况虽然风险很大,但你还有 20% 的机会可以保住这个孩子,我们不妨去搏一搏。当然在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做,只要我们监护得好,没有发生这些问题,孩子是有希望的。

她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当地医生,当地医生就在嘀咕:「啊?还有 20% 的机会,这么高?」在我们看来,20% 好像已经很低了,但其实对医生来说这是蛮高的一个几率。

后来,这两个孩子都顺利出生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付费来找到我,跟我说:「这次我付费不是来咨询的,就是想祝您新年快乐,对您表示感谢。」

后来我当然把钱退给了对方,但这份祝福,我要留一辈子。因为我感到很骄傲,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位孕妇,但我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整个孕期一直管理下来,最后的结局都很好。

图 / 两位妈妈发给田吉顺的感谢

由此可见,不仅行业内是支持互联网医疗的,从我个人经历来看,这种情况也是可行的。

于是有人就会说:「真棒,互联网医疗太厉害了,将来医生都要被互联网取代了。别看现在还需要医生参与,将来会有更多高精尖的黑科技,直接获取我们身体上的信息。通过读取信息,红灯一亮,告诉我现在该吃什么了,再一亮告诉我该喝水了,再一亮就是有什么风险了、该吃什么药了...... 还要医生干什么?」

这就是另外一个极端。

下面显示的是胎心监护的图片,上面的曲线记录了胎心,下面的曲线记录了宫缩。胎心的图片记录了每一秒胎儿心跳的心率值,把每一刻的心率都记下来,连成上面一个曲线。

图 / 胎心监护

它和现在的可佩戴设备很像,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生理相关的数值,然后把这些数值汇总起来,获取一个信息,再根据这个信息提供一些医学上的建议。这个方式我们已经用了好几十年了,胎心监护。

那么用了几十年的结果是什么呢?回顾 30 年来胎心监护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胎心监护增加了剖宫产率,但没有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前几年,这个结论一出来,整个行业内部的专家都震惊了,相当于我们之前做了 30 年都是错的。之前我们都以为,获得这么好的信息之后,基于这个信息能给到你一个建议,结果现在发现,给的建议就是给你多做了手术,给一个本来不该做剖宫产的产妇进行了剖宫产,结果围产儿的死亡率并没有因此而变化。

所以我们是不是就不该用这个技术呢?

不是。这个技术我们应该用,但接下要做的,是改变之前的判读标准。

之前的判读标准太严苛了,导致出现了很多假阳性,也就是说,一些我们之前以为的信息,可能只是一些噪音,而这些噪音会干扰我们的判断。由此可见,我们获取的数据足够多,不代表我们得到的结论足够好。

不光如此,现在还有很多人说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很多人都知道的阿尔法狗,已经比人都厉害了。那将来人是不是就会被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所替代呢?

这有点像 100 年前,我们发现了 X 光,发现 X 光用在医疗上太厉害了。本来需要让医生摸一把、听一下才能感知到身体的状况,而且还需要医生的主观判断,现在只要 X 光一打全看见了,还要医生干什么?所以大家都觉得,医生要被淘汰了。

后来又出现了回声,出现了 A 超、B 超,很多可以获得身体上各种信息的科技。结果,医生有没有被 X 光取代呢?没有,而是出现了影像学医生。影像学医生可以专门判断影像科的东西,汇总出来把信息给到临床医生,再由临床医生做进一步判断。

图 / X 光

所以,如果我们有了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技术,我们有了人工智能,将来是不是要把医生淘汰掉呢?

在我看来,更大的可能性是人工智能医生、大数据医生或互联网医生,由这些医生获取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提交给临床医生做判断。

从以上经验可以看到,整个互联网医疗的进展,其实是很缓慢的。比如当我们发现胎心监护有问题的时候,已经过了 30 年。因此,互联网医疗要想发展也比较慢,因为它要受制于医疗的发展。

医疗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没有办法太过激进地去试错,这不像做一个普通的互联网创业,我可以快速试错,成本有可能只是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多花了一部分人的工时费,仅此而已。

但在医疗上,你的一个错误,可能就是一个人的生命、10 个人的生命,甚至几十个人的健康。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倾向于保守,不敢让它太过激进,变化得太快。

同时,互联网对医疗也产生了影响。比如像前面提到的产妇,当地医生建议她打掉,我这样的互联网医生跟她说可以生,那么她听谁的?凭什么互联网医生告诉她可以,她就要听我的?如果出了问题,谁来负担?

当然,在医学专业上我们是有必须遵守的医学准则的,我们是有指南规范的。但是,以目前国内的医疗现状来看,有相当多的医生在医学准则的把握上做得不够好,很多医生的专业是要提高的。整个医疗行业都需要规范,需要被更多的医疗原则所限制。

因此,我们说到「互联网医疗」的时候,它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和「医疗」了,它应该包括更多的限制。比如一些制度化的限制,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图 / 田吉顺

对于其他互联网领域来说,比如大家谈论到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已经发生了;谈论到网约车的时候,网约车已经发生了,然后它们再反过来影响制度的变革。但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时间差很短,甚至需要同时进行,当互联网医疗变革时,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在同时进行,它的变革将是更加深层次的,所以也会更难。

2014 年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可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变革;去年银川的互联网医院也受到了很多影响,整个过程一定是会经历一波三折的。

所以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但这个挑战让我感觉非常兴奋,并且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参与其中。

* 本文系根据田吉顺在

「知乎盐 Club 新知青年大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9G0JBF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