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凭借125款在研药物管线规模,成功跃居全球药企第15位,中国药企第2位。这一里程碑式突破的背后,离不开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对创新战略的坚定布局与全球化视野的持续开拓。
自2015年谢其润接任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以来,公司从一家以仿制药为主的本土企业,转型为覆盖肿瘤、肝病、呼吸等领域的全链条创新国际化药企。十年间,谢其润主导的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年研发总投入达54.9亿元,占收入比重19%,其中77%聚焦创新药开发。凭借这一战略,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1%提升至2024年的42%,并计划于2025年突破50%。
谢其润力推的“AI+生物医药”双螺旋战略已进入收获期。通过多模态生物计算平台,新药发现周期缩短60%;AI驱动的蛋白质折叠预测精度达95%,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此技术支撑下,2024年公司获批4款1类创新药,居国内首位,包括肺癌治疗组合“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其临床数据刷新全球生存期纪录。截至2025年,公司在研创新药达70个,预计未来三年将有近20款产品上市,覆盖双抗、ADC等前沿疗法。
“只有创新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足”,谢其润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理念。通过收购海外技术平台,公司构建了“In China for Global”的全球化研发体系。2025年,中国生物制药在ASCO年会上斩获12项口头报告,创中国药企纪录,其肺癌治疗方案更直接对标国际“药王”K药,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谢其润将ESG融入企业战略核心,2023年发布“CARE”策略,覆盖医药可及性、碳中和等目标。公司连续两年获MSCI ESG评级A级,并通过普惠医疗、乡村振兴等项目回馈社会。在谢其润看来,创新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对患者生命的承诺:“健康科技,温暖更多生命”成为企业使命的最佳注解。
从仿制到创新,从本土到全球,谢其润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中国药企的转型传奇。在“全球药企15强”的新起点上,这位90后掌门人正带领中国生物制药向更高目标迈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