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比2030年一周能否休3天更重要:可能无工可做7天全休

图/勾犇

2030年,我们能“一周上4天”吗

毕诗成(媒体人)

比未来我们能不能“一周休3天”更重要的是,在多年之后,我们能不能有机会“工作4天”。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2030年实行“做四休三”——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4天36小时工作制。

4天工作制听起来很美,但相当多数网友的反应是“算了吧”。言外之意是,一周休息两天都常常保证不了,哪敢奢望一周再少上一天?

公道地讲,绿皮书的建议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从进化论的角度上看,我们的劳动生产效率会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同样的劳动时间里,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样大家就可以更从容一些,安排一些休闲休假,并且积累到一定程度,降低每周的劳动总时间。过去的30多年里,从一周工作六天,到五天半,到现在一周工作五天,确实遵循这样一个轨迹。

但在面向2030年这12年时,我们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工业革命阶段最大的变量,那就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资本的驱动,对劳动力格局正在开启一轮全新的重塑。这个变量导致以往的一些逻辑不同了,我们必须考虑未来相当高比例劳动力可能面临闲置的问题。

2030年的真命题或许是:基于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充分发展,社会劳动时间与劳动机会被资本与信息技术联合收割,99%的财富权力流入1%人手里(杰瑞·卡普兰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又无力做出解决方案进行重新分配。

也就是说,科技与资本的不断结合,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自然的发展,如果不早早进行制度设计与人为干预的话,人类将会遭遇一个严峻而冰冷的现实:合成智能蚕食白领,人造劳动者替代蓝领,人类生活被机器选择……这些逐渐成为人类的切肤之痛。相当比重的劳动者进入无工可做状态,别说每周休三天,没有每周休七天,就不错了。

杰瑞·卡普兰说,“工作的本质将会发生改变,而重点会转移到那些人能比机器完成得更好的任务上去”。但这种转移,不会自然自动地发生,它需要前瞻的思考、伦理的反思,建立人机共生的经济生态,从而帮助更多数的人,参与到新的社会阶段当中来。

所以,比未来我们能不能“一周休3天”更重要的是,在多年之后,我们能不能有机会“工作4天”。在解决了适应新条件工作4天或者5天的命题后,所谓的休息权、休闲权、带薪休假,都将迎刃而解。否则,恐怕就是相当多数人的生存命题。

面对一份“2030年一周休3天”的绿皮书,网友确实可以调侃,但不是因为站在现实的土壤上批判这种建议看起来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因为站在未来的节点上,回看这些恐怕还有些保守。

绿皮书的建议是建立在增加单日工作时间,总劳动时间大体不变基础上的,视角在于增加休闲,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跳脱出休闲时间这个纬度,在更宽泛的信息技术与人类未来的进步视野里,去看待大家的工作权、休闲权,去破解隐藏在这个命题中更为宏大的密码,而不该停留在表层的口水当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6A0BXOK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