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智能阅片系统上岗近一年,已能胜任肺结节初筛,人工智能“看片”仍需专家把关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迅王永胜)在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一名医生平均每天要阅胸片2万余张。去年9月,一套智能阅片系统在该院“上岗”,在阅片9万例的“进修”后,已能胜任肺结节初筛。昨日,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专家表示,机器阅片快,但准确率仍要大量经验积累,离不开高年资专家“指点”。

昨日,63岁的谢先生在武汉协和医院进行胸部CT扫描,成像600余张影像图片后,传至该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黄锐电脑中。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黄锐将其提交人工智能系统,耗时仅5秒,系统发现患者肺部6处结节,包括位置、大小、密度等。黄锐人工复查发现,系统对该病例筛查准确。“人工智能阅片快,但其‘高智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先进的算法和高年资专家的经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韩萍教授说,智能系统“自带”超过百万份临床训练数据,但仍不能满足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判断。例如,系统刚上岗时,不太会识别结节和肺纹理、血管的成像区别;结节边界清晰程度处于临界值时,它则因“超纲”可能会判断失误。经过近一年的“进修”,人工智能阅片系统已阅片9万例左右,在这一庞大临床数据指导下,它的敏感率、成功率已达92%。

目前,该院人工智能阅片系统主要应用于肺小结节的筛查。韩萍教授介绍,肺结节可能是肺癌的“信号灯”。过去肺结节筛查,全靠医生的一双“火眼金睛”。以成年患者CT扫描一次肺部为例,全肺需成像200-300张片子,一个放射科医生每天看胸片至少2万张以上,疑难病例观察病灶需十多分钟,工作量非常大,眼睛疲劳后难免有疏漏。“现在经过人工智能初筛后,医生在此基础上再筛查一遍,二次筛查确认后基本不会有问题了。这都需要高年资专家在审片时,对其每一处失误标注进行纠正。”韩萍教授说,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医生做一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帮助医生节省时间,将更多的精力用来与患者沟通,但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当下可以取代医生阅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8A0DXRK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