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破局了!长江存储芯片开始国产化突围,要100%使用国产设备了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舞台上,芯片产业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战场之一。美国为维护自身科技霸权,对中国芯片产业展开了一系列无理限制,其中通过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来卡中国芯片发展的脖子,成为其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芯片产业并未在打压下屈服,反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国产替代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如今长江存储直接破局了!长江存储芯片开始国产化突围,要100%使用国产设备了!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核心在于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制造是一个高度依赖先进设备的领域,从晶圆的加工到芯片的封装测试,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精密设备的支持。美国联合日本、荷兰等盟友,禁止先进半导体设备售卖给中国,企图以此阻断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进程。这一举措看似狠辣,实则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恐惧和短视。它没有意识到,外部的压力往往能激发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和自主发展的决心。
面对美国的封锁,国产芯片厂商们清醒地认识到,唯一的出路就是国产替代,构建国产供应链。尽管与国外设备相比,国产设备在技术先进性和工艺覆盖范围上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但这也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奋起直追的动力源泉。晶圆厂和设备厂携手共进,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在工艺改进上持续探索,力求在先进工艺上实现突破。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国产存储芯片厂商长江存储在国产晶圆制造设备导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首条全国产化设备产线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导入试产。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芯片产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想必也是美国万万没有想到的。原本美国试图通过限制设备出口来打压中国芯片企业,没想到却逼出了长江存储的全国产化之路,如今要100%使用国产设备了!
所谓全国产设备产线,意味着这条生产线将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彻底摆脱对国外设备的依赖。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是战略层面的深远布局。一旦全国产化设备产线投入运行,长江存储将不再受制于人,无需担心后续因设备供应问题而被卡脖子。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想生产就生产,这种自主可控的生产模式将为长江存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长江存储之所以如此坚定地推进设备国产化,与美国的禁令有着直接关系。2022年,长江存储发布了全球首颗232层堆叠的3D NAND芯片,这一成果让世界为之瞩目,甚至领先于三星、美光等国际巨头。然而,美国的打压接踵而至,将长江存储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购买先进设备,并迫使应用材料、科磊等美国厂商中断与长江存储的合作。面对美国的无理行径,长江存储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下定决心实现设备国产化。它拉上国内供应链伙伴,共同开展研究、测试工作,全力推进全国产化生产线建设。
从数据上看,长江存储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长江存储的月产能已经达到了13万片左右,占全球的比例为8%。如果全国产化成功并持续扩产,长江存储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份额必将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国产设备的产能扩张,是美国再也无法打压的。美国曾经试图通过设备限制来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但长江存储的全国产化之路,让美国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综合来看,在存储芯片领域已经破局了!长江存储芯片开始国产化突围,要100%使用国产设备了;长江存储的全国产化突破,不仅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是中国芯片产业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向世界证明,中国芯片产业有能力在外部压力下实现自主创新和突破发展。未来,随着更多中国芯片企业加入到国产替代的行列中来,中国芯片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