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以语冰”,夏天的虫子,冬天出来肯定会冻死。蝉这种虫子,只适宜在三伏天的高温中恋爱生育,轰轰烈烈地完成生物历史使命。适应不了凉爽的春秋季,不敢从地下钻出来。
蝉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整体生命周期较长。不同种类时长不同,通常在2 - 17年之间。具体四个阶段是:卵、若虫、羽化、成虫。
卵阶段:雌蝉将卵产在树枝的木质部内,每次产卵数量较多,可达数百枚。卵在树枝内越冬,等待合适的温度和环境孵化。知了(蝉)的产卵和孵化是其生命周期的起点,过程充满对环境的适应。
雌蝉成虫的核心任务是产卵,它们会用尾部专用的“产卵器”(形似尖针)完成这一过程。柳、杨、榆等树木,一年生的嫩树枝,直径2-5毫米,木质较软,营养丰富。枝条枯萎后容易掉落或被风吹断,方便后续若虫进入土壤。雌蝉就产卵到这些树枝中。雌蝉将产卵器刺入树枝的木质部,斜向钻出多个“产卵室”,每个枝条上钻10-30个,每个产卵室中产5-10枚卵,单只雌蝉一生可产卵200-800枚。产卵后,树枝因组织被破坏,逐渐枯萎形成“枯梢”。这是判断蝉产卵的典型特征。
卵的孵化时间因种类和环境而异,有的在产卵后数周完成,有的越冬后完成。卵在树枝内,依赖枝条的营养和湿度存活,多数种类会在产卵后1-2个月孵化。若遇低温,会以卵的形式越冬。次年春末夏初,温度回升到20℃以上再孵化。
刚孵化的若虫极小,仅1-2毫米,白色,形似蛆虫。若虫顺着枯萎的枝条爬下,或随枯枝掉落地面,迅速钻入土壤。借助专门的“开掘足”(前足),找到植物根系,吸食汁液,进入漫长的若虫阶段。
若虫阶段:卵孵化后,落到地面,钻入土壤中的若虫,在土壤里以植物根部的汁液为食。这个阶段是蝉生命周期中最长的,占据以年计的几乎全部时间。在土壤中,若虫经历多次蜕皮,逐渐生长发育。
羽化阶段:若虫生长到一定阶段,已然长成,在夏季的夜晚爬出土壤,爬到树上或其他地上物体上。从背部裂开外骨骼,慢慢羽化为成虫,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金蝉脱壳”。刚羽化的成虫身体柔软,颜色浅,过一段时间,身体变硬,颜色变深。翅膀硬了,就能飞了。这就是树上欢叫的蝉。
成虫阶段:成虫寿命最短,只有1 - 2个月。成虫的主要任务是交配繁殖,雄蝉腹部有专用发音器,不是用嘴发出声音。叫声吸引雌蝉,完成交配。雄蝉交配,雌蝉产卵后不久,便死亡,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常见的蝉,7年左右一生。在树上聒噪的时间也就是一两个月。这短暂的风光时刻,也就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卧薪尝胆,厚积薄发,非此物种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