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2030左右坠毁已定?美俄退出低轨争夺,中国天宫成唯一主角?
国际空间站即将迎来谢幕时刻,这一消息无疑在全球航天界引发了广泛关注。7月28日,据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巴卡诺夫透露,国际空间站的退役草案已完成,预计2028年启动退役准备,并在2030年前后有控坠落。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航天合作项目之一,它的退役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将彻底改变全球航天格局。那么,国际空间站退役后,谁将主导地球低轨道?美国和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的竞争又将如何展开?
国际空间站自1998年建成以来,已运行超过二十年,为全球科学研究和航天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设备老化、维护成本增加以及技术更新需求,退役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俄罗斯计划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2028年,而美国和欧洲则希望延长至2030年,但无论最终协调结果如何,它的退役时间表已经基本确定。届时,地球低轨道上将只剩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稳定运行。
天宫空间站自2022年完成T字构型以来,已实现载人任务常态化,并在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地球观测等领域持续取得科研成果。作为唯一的大型载人科研平台,天宫空间站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熟,还将在国际航天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美国选择换赛道,将战略重点转向深空探索。其“月球门户”(Lunar Gateway)项目计划在月球轨道建立一个小型空间站,作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和未来火星任务的支撑点。Gateway核心模块预计将在2027年发射,并在2028年迎来首批宇航员。它将承担深空环境监测、长期辐射试验等任务,并试图通过国际合作巩固西方航天联盟。
然而,Gateway项目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在2025年提出削减NASA预算24%,甚至建议取消部分阿尔忒弥斯计划项目,政治风险和财政压力使得项目进展充满挑战。此外,关键技术如推进系统和对接系统尚未完全验证,SpaceX星舰登月舱也面临延迟。相比之下,中国的航天计划显得更加稳定和清晰。
中国与俄罗斯联合提出的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计划则展现出更宏大的愿景。该项目不仅计划在月球轨道建立空间站,还将在月面建设科研基地,形成轨道与地表结合的双层架构。按照规划,嫦娥七号将在2026年执行月球极区探测任务,嫦娥八号将在2028年进行资源利用实验,为长期驻留提供技术支持。到2030年前后,ILRS将完成基础布局,并计划在2035年建成基本型。
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标志着传统多国合作模式的终结,而中美两国正在航天领域构建新的竞争格局。美国通过Gateway重组西方航天联盟,而中国则通过天宫空间站和ILRS计划稳步推进,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合作框架。未来,地球低轨道将由中国主导,而深空探索领域则成为中美竞争的主要战场。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空间站的谢幕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新航天格局的起点。中美在深空探索领域的竞争将推动技术进步,也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全球航天版图。谁能在这场竞赛中占据主导地位,将成为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