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群体,即1995至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总人口约为2.6亿,虽仅占全国人口的不到20%,其消费规模却已贡献全国总消费的40%。
这一代人不仅具备强大的消费潜力,更是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预计到2035年,其消费规模将增长至16万亿元,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篇37页的报告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他们。
#01#
报告摘要
1. 线上主导的数字生活
81%日常活跃于短视频,社交媒体、资讯获取、线上消费紧随其后。
性别差异:男性偏好电竞/运动(43%),女性热衷社交购物(27%)。
城市差异:一线城市线上消费更活跃,低线城市偏好短视频/阅读。
年龄差异:05后更爱听音乐/阅读,95后依赖社交媒体。
2. 线下社交高频化
79%每月至少聚会1次,男性(45%每周)、一线城市(43-45%每周)更频繁。
场景偏好:
女性:商场/文化艺术场所
男性:娱乐中心/运动场所/酒吧
05后:书店/家中;95后:运动场所
3. 兴趣与信息关注
Top3兴趣:美食(58%)、旅游(52%)、购物(49%)。
信息渠道: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为主,女性更依赖社交推荐,男性偏好新闻网站。
05后关注全球动态/二次元,95后聚焦新闻/消费购物。
4. 理性消费为主流
67%注重性价比,20%为月光族;年龄越大越理性(95后>00后>05后)。
5. 渠道与品牌偏好
购物渠道:90%选择线上,女性偏好直播购物,男性倾向二手平台/社群团购。
品牌倾向:
54%对品牌中立,关注性价比;
37%偏好国货(05后和低线城市更显著);
国际品牌优势品类:电子产品、化妆品、珠宝。
6. 穿搭与二手消费
风格:休闲风主导,女性爱街头/复古,男性偏好运动/职业装。
二手交易:82%曾购买二手商品,23%高频消费(男性更活跃)。
7. 成就感来源
核心驱动:学业/职业认可(70%)、技能掌握(65%)。
性别差异:女性重职业成就,男性重社交满足;
城市差异:一线城市更关注职业发展,低线城市对成就感需求较低。
8. 成功标准与技能需求
成功标志:财富积累(68%)、自我实现(63%)、家庭幸福(55%)。
学习需求:
兴趣爱好(58%)、职业技能(52%)、软技能(49%);
一线城市重外语,低线城市重兴趣培养。
9. 职业与人生目标
理想职业:自由职业(32%)、编制工作(28%);
男性倾向技术岗/创业,女性偏好企业职员;
低线城市更倾向体制内。
人生目标:
短期:经济独立(65%)、事业成功(58%);
长期:财务自由(72%)、环游世界(61%)。
10.核心启示:精细化策略应对多元需求
生活形态:融合线上线下场景,针对细分群体设计体验(如女性文化空间、男性运动社交)。
消费行为:本土品牌强化"品质+文化认同";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创新;二手市场开发个性化高性价比产品。
价值观:品牌需关联社会责任(环保/平等议题),建立情感共鸣。
人群细分:摒弃单一标签,基于"城市+年龄+性别"组合定制策略(如"一线00后女性"vs"三线95后男性")。
#02#
报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