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孙宇晨成最年轻华人商业宇航员,花巨资值得吗?为何要穿越卡门线

据新京报报道,孙宇晨花费2800万美元(约1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年轻的华人商业宇航员。8月3日,他与另5名乘客一同乘坐蓝色起源公司的亚轨道飞船,穿越“卡门线”,短暂进入太空。体验了约3分钟的失重状态,并俯瞰地球壮丽的弧线。整个飞行过程不到10分钟,却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飞跃地球边界”的非凡旅程。

那什么是卡门线?为什么只要飞过这条线,就可以被称为“宇航员”呢?我们来简单聊聊相关话题。

卡门线是国际航空界公认的地球大气层与外层空间之间的界线,其高度被定为海拔100公里。这个定义最早由著名航天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提出。根据他的计算,到了100公里的高度,空气变得极度稀薄,飞机如果还想依靠机翼产生升力,就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每秒,才能不掉下来。这在物理上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过了这条线,就必须靠火箭推进,正式进入“航天器”的范畴。

飞越卡门线不仅是高度的跨越,更是身份的转变。从地面升空飞行至100公里的高度,一般只需4到5分钟。一旦穿越卡门线,飞行器就会进入“微重力状态”,乘客体验到身体漂浮的感觉,仿佛脱离了地心引力的束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太空旅客”在短暂进入太空后,会形容那段时间为“灵魂出窍”、“仿佛梦境”。

各国对于“宇航员资格”的认定标准略有不同。比如,美国曾把飞到80公里以上的人也认定为宇航员。但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采用的标准则更严格,必须飞越100公里,即穿越卡门线。因此,对于像孙宇晨这样的商业太空游客来说,飞越卡门线,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都被正式承认为“宇航员”。

卡门线之上,不仅意味着技术能力的突破,更是人类文明触碰宇宙边界的象征。从科学角度来看,L1点、轨道飞行等更远更复杂的任务固然更具挑战性,但卡门线所代表的,是每一个普通人离太空最近的一次可能。

对于商业航天公司而言,让普通人也能“上太空”,本身就是一场梦想的实现。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但这段旅程浓缩了人类数十年探索太空的积累,也象征着“航天”开始从国家行为,走向大众化、商业化。

也许未来,飞越卡门线不再需要上千万美元,也不再是新闻头条,而会成为你我旅行清单上的一项选择。到那时,太空,将不再遥远。

那你觉得花2800万值得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QeureR68jqTkPhYM_DZba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