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与医生达成完美合作,Airdoc将助力全科和内分泌医生共同战胜疾病!

世界眼科领域的顶级盛会2018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 2018)暨2018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5年栉风沐雨、5年春华秋实,Vision China陪着中国眼科医生历经5年磨砺和成长,已成为视觉健康领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金名片。

今年,Vision China 2018大会联手Airdoc在闭幕式上首次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人工智能的盛宴。本次活动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人机pk活动,而是采用了人机协作的PK方式。参战一方是5位医生专家团队,另外一方是5位非眼底专业的年轻医生+AI团队。同时,台下的数百医生也被随机分配到专家队和AI队。

本次活动采用现场实时的答题形式,并没有标准答案,人工智能和医生同时答题,最后由点评专家唐教授为两队评分。

在本次活动中,人工智能展示了它是如何辅助医生工作的,并向大家证明了其已经具备跨科室应用的能力。人工智能将作为内分泌和全科医生全新的助手,提升他们的影像识别能力,助力医生共同战胜疾病。

阵容强大

一决伯仲

活动评委是Vision China大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爱尔集团唐仕波教授,AI专家中国科学院宁波慈溪医学工程所刘江教授,美国麻省卫生及人力部刘铁瑛教授,还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高级专家金熙教授。

正方自主阅片队由北大人民医院赵明威教授领队,四位队员分别是北京航天总医院赵晓娟,康明眼科医院集团徐泽全,北京美尔目定慧医院张正,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喆。

反方AI辅助团队领队为温州医科大学陈峰教授,队员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魏雅慧 ,北京美尔目医院赵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明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滕达。

人机协作

助力医生扬帆起航

在主持人方一明的引导下,上千眼科医生开始了第一个环节的交战——在30分钟内完成10道眼底阅片题,覆盖眼底常见病种。本轮比赛没有标准答案,两队答完题后由点评专家进行点评,唐仕波教授根据全场最终答题情况为两队评分。

10位参赛者上台后AI队率先进入状态,获得了第一分,在赵明威教授的带领下专家队随后发力,马上追平了比分。两队打平后AI队成员逐渐熟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在第九题出现了惊人的一致,两队所有成员全部选择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期,在第十题依旧全部答案相同。经过第一轮的比赛医生专家队获得7分,取得了本轮比赛的胜利。

(专家队获得第一环节胜利)

两队领队赵明威教授和陈峰教授也都发表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赵明威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对AI给予了肯定,陈峰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很快给出辅助建议,可以对非眼底医生提供巨大的帮助。

最强争锋

数百位眼科医生针锋相对

经过第一轮的激烈交锋,比赛很快进入到第二轮的追风逐电环节,30张眼底图,两组医生用最短时间挑选出其中的糖网照片并进行分期。

比赛开始后,台上和台下的数百名医生开始到快速答题,场面十分震撼。

(台下医生答题)

以速度见长的人工智能在本环节有着天然优势,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AI团队仅仅花费3分钟就完成了30张影像的判读,并且准确率达到了91%,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同时台下比赛的医生也有了比赛结果,其中有6位医生从数百位医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虽然人工智能在本轮取得胜利,但是在临床中,眼底只是判读糖网的因素之一,医生们仍然需要其他标准和病史作为参考才能确定病症。

人工智能就像春天的树叶,充满了希望,但现在看来,仍然稍显幼稚且有需要改进的空间,同时医生的帮助和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会评委为台上医生颁奖)

(大会评委为台下获奖医生颁奖)

横跨科室

助力内分泌医生

眼睛不但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传递身体健康状况的窗口。

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一亿,由于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不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指南上都会要求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拍照。内分泌科医生不会查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般都会需要和眼科医生进行会诊,但是碍于眼科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并没有监控眼底健康的习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的时候,会引起反复的玻璃体出血,甚至会导致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此时再进行治疗就非常困难,还有可能完全失去治疗时机,而且晚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不能恢复的。

据了解,本次AI算法是由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领军企业Airdoc提供,是基于数百万视网膜影像研发出来的慢性病识别算法。这个AI可以准确识别多种全身性的慢性病和常见的眼底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也可以帮助边远基层医生及缺少眼科配置的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Airdoc已经在国内众多医疗机构和包括宝岛眼镜在内的院外机构实现落地应用。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很好的帮助解决许多慢病诊断的问题。本次人机协作的形式也证明了,即使是非眼底医生也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快速准确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判读和分期。

据悉,Airdoc的慢性病识别算法已经开始在内分泌科室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合作方。

携手全科医生

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医疗新时代

瞿佳教授表示:中国医学专家数量有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年轻医生拥有阅片能力,但是最终发挥作用的还是人,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敞开胸怀拥抱,之前数码照片替代了胶卷,如今人工智能没有情感、不怕疲劳,可以很好的为我们提供服务。

(瞿佳教授发表对AI看法)

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在地区间、医院间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减少和消除这些不平衡是政府、社会及相关机构及医改的重要目标。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生在最终诊疗决策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并不会被一两种新技术的出现而影响。本次人机协作活动,主要目的是增加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对抗模式则是为了印证在基层医疗机构加入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断的实用性,同时让医生对人工智能感觉到亲近,让人类医生和人工智能完成有机的结合。

我们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在平衡医疗资源、减轻一线医生工作负荷、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水平等的道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1A0G6F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