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在方正十八载(2)1996:结缘Mac

我的1996

结缘Ma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上回说到,李平立老师要求尽快到计算所实习,其实大学四年基本都是泡在力学大院的机房中过的,对计算机真是太有“感情”了。大一时选了一门给大四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课,主要是上机开发力学计算和教学用的软件,92年系里教研室的计算机还是用七寸软盘的专用设备,那叫一个慢,大四的师哥师姐因为是选修课,而且马上就毕业了,所以特上心的人不多。最后的程序基本是我重新整理的,据说以此为基础的软件还拿了个全国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比赛的一等奖,老师很高兴就给了我一个92分,这好像是我在北大除了体育课,得到最高的成绩了。大二的暑假,跟系里管机房的一位青年教师,用Foxpro开发了一套北京市劳动仲裁管理系统,据其他老师说卖了80万人民币,从此系里的机房就随时对我免费开放了。和其他同学整天泡在机房打游戏不同,我更喜欢上网——好像那时候中国的Internet只有三条256K的链路,分别在清华、中科院和化工大。我们力学系能蹭上Internet要拜托力学大院靠近清华,据说是陈耀松教授从清华墙那边接过来一根线。后来清华女生朱令同学铊中毒事件就是92级的师弟通过这个便利条件给“传播”出去的。大三的时候,还申请并获得了北京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大学简介系统》1000元的资金赞助,可以算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孵化器项目了。

所以,当我到了计算所,李平立老师分配给我一台内存1MB12寸球屏的过气286时,多少有些不屑。

记得是实习开始的第二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提前完成了指导老师给的一周的任务(其实是回力学机房自己的16M内存14寸屏的386上调试完成的),就鬼使神差的在那台老掉牙的286上开打游戏——上面说过我其实真的很少打游戏——刚好被路过的教研室主任汤帜博士看到,本来觉得要暴风骤雨挨顿责怪,汤老师很平静的问我是新来的吗?分配的任务完成的如何?当看到我确实已经提前完成了一周的工作,汤老师还是很平静的说了句“程序确实还行,要是这边工作量不饱满,你就到苹果组吧。”当时的文字处理研究室,主要的业务就是名为方正飞腾的桌面排版软件的开发,据说飞腾产品的框架就源自于汤老师的博士毕业论文。当时国际上桌面排版软件的主流是基于苹果公司Macintosh平台的PageMaker、QuarkXpress、Coreldraw,方正飞腾的核心代码则是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我们教研室的大牛们,前瞻性的考虑到产品的跨平台特性,确定了以Windows平台为主平台;通过在苹果公司的Macintosh平台上重构MFC API的模式,确保方正飞腾主程序一处开发,分别在Windows和Macintosh平台编译后,同步发布产品。

好吧,说说飞腾苹果组吧。那绝对是实验室中的高大上,到苹果组的第一天,我就分到了一台21寸特丽珑的SONY显示器;半年后,还拿到了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组里面既有汤帜、李平立老师这样的技术大牛,也有张大保、王学武这样的骨干,以及后来在方正风雨共济18年的龙武,现在供职Oracle中国研究院总经理的苏东林等同年资新人。毕竟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在力学系做软件开发也主要是针对力学用的科学计算,上学时主要用的Fortran、Pascal语言和Foxpro、Access数据库。现在要用Macintosh平台的API实现MFC的“翻译”,首先要过的是C语言关。谭浩强先生的C程序设计很短的时间就被我快翻烂了,同时得到同事们的谆谆教导——记得为了更深理解C语言与Pascal语言最大的差别指针,拉着学武、汤帜老师反复确认堆栈“后进先出”的实现原理。

毕业了,从43楼的力学系宿舍把行李往21楼一扔,就又跑去教研室写程序了;每天晚上跟龙武、曾纪才一起加班到深夜,骑车回宿舍,然后又是关于程序的“卧谈会”,那时的我们就像海绵一样贪婪的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编程、排版、开发、测试。因为实习期间的表现,计算所按照实习期开始时间计算我的入司时间,所以就出现了现在写简历时用到的:毕业时间1996年7月,工作时间1996年5月,这个有工资条为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0G02VS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