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德化白瓷是福建的一张名片,近些年更是持续圈粉世界。有陶瓷企业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在美对华关税一路飙涨最高到140%多的时候,他们一直跟客人讲,这么高的关税,你们这些订单要不要取消?客人很明确地表示,绝对不能取消。国外的客人宁愿少吃一餐,都要买你的这个东西。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陶瓷的用途局限在瓶、罐、碗、盘等日常器物上。殊不知,今天的德化瓷有着千姿百态的打开方式。在不久前的艺术大展上,有的作品远看是纱,近看是瓷,最薄处仅有0.2毫米;有的将中秋满月化作冰淇淋造型,点缀可爱玉兔轻巧灵动;还有的模仿纸张造型,以极致的轻薄柔软重塑白瓷的坚硬形态。数据显示,如今德化县陶瓷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660亿元。
如德化白瓷这样拥有一批海外铁粉,在大风大浪中依然畅销全球的中国制造还有很多。除了智能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硬核大件,一批有匠心、有品质、有创意的小商品同样备受追捧。从走红美国的太阳能风扇帽,到流行中东的喷水雾雨伞,再到欧美家庭打理花园的小微型机械……相比于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些特色物件没有颠覆性的黑科技加持,但其中针对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的微创新成功硬控用户,也最大程度抵消了关税壁垒带来的影响。
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从扎根国内到链接世界,中国制造如此之稳,归根结底源于制造能力的支撑。作为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我国已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正是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备的制造链条,“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才让无数实用产品以亲民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更大视野看,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在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经贸合作提供基本条件,这不仅有助于释放各国相关产业空间,也无形中增强着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这份“全球红利”证明了,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世界制造更是离不开中国。
当然,“中国新特产”上新不断,除了经济意义,更要看到其中的文化价值。正如在德化白瓷原创出口的产品中,大量文字或纹饰成为点睛之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不仅能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更可以让世界看见中华文化的灿烂、多元与自信。今天,无论是中国潮玩风靡全球,还是中国品牌抢占世界舞台,都有助于吸引更多人以此为媒,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以前都是由德国客户来给图纸、提创意,今年这几件产品完全由自己企业设计,并推荐给德国客户”,德化白瓷商家的一番话,道出的也是中国制造的过去与未来。面向广阔市场,持续创新、精进服务,越来越丰富的中国制造将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源源助力。
图源:央视新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