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丛容检验五十载 玉心兴隆检验人

检验医学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丛玉隆教授,他虽已步入古稀之年,却仍旧兢兢业业奋战在促进学科进步的第一线,无论是授课、教学、演讲、召开学术会议,还是与企业沟通、做科研、搭建互联网平台、处理行业协会事务……他从未停止勤奋的脚步,一直致力于推动检验医学事业向前发展的步伐。他行如风,不肯耽搁半点时间,在祖国医学检验的领域里自如的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小编有幸近距离请教丛教授,并以崇敬之心作诗一首献给丛玉隆教授:

古稀之年不辍行,

日忧夜虑为微侦。

博观中外育青志,

玉壶冰心医顽症。

浩歌夕阳献此身,

肩担责任一世勤。

医职心间妙春语,

吾辈更应惜秒分。

丛教授从71年起开始做实验室工作,到现在已近五十年了。丛玉隆教授在接受“中国体外诊断网”采访时说道:按照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分为4个发展阶段,首个阶段称其为“手工作坊阶段”,当时没有现代化设备,只能依赖“一杆枪一门炮”甚至用嘴和吸管吸附标本进行检验;80年代至90年代,称为初步自动化阶段,先是半自动,再到全自动,逐渐的把人从繁琐的实验室操作中解放出来;第三阶段,从上世纪末到进入新世纪称为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通过信息化,LIS系统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从2010年以后,特别是2015年以后,我们逐渐进入了智能化阶段,他的标志是通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使实验室逐步走向智能化,通过软件研制,把实验室所有设备连接起来,采集、分析数据,再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这意味着自动化被推入更深的阶段。智能化实验室、绿色实验室已经到来。未来的实验室会通过智能化和互联网把我们采集到的标本转送,由实验室接收、操作,再分析实验数据来指导临床进行更深层次的化学分析,最终达到个性化诊疗的目的。

对于“检验医学”和“医学检验”的差别,丛教授说:虽然这四个字只是位置的颠倒,但是内涵差别很大,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是医学检验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实验室操作技能为中心,通过对标本的分析,其检验结果仅为临床提供数据。而检验医学,它不仅仅围着标本转,还应以病人为中心,标本只是病人的一部分,通过对标本的分析得出数据,再通过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给临床提供诊断、治疗和健康评估的信息和依据,这是检验医学。因此,医学检验,检验是主语,主要是围绕标本以技能为主;检验医学,医学是主语,它以病人为中心,通过标本检测数据,进行临床分析、得出结果,给临床提供签别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二者的关系不能割裂,要根据所从事工作的定位决定其工作性质。

关于舆论广为关注的热点,医院及教师取消事业编制的问题,丛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取消编制确实可能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人才流失的现象,但人才流失是多方面的,并不在于是不是在编干部。作为从医人员,要有能够发挥和施展其才华的平台,在业务上不断提高、精修,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当然薪资和社会地位都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如何让年轻人更好的开阔眼界和提升技能?其中一个决定人才是否流失的大环境就是提供平台,该平台主要是提高技能和地位的平台。比如,国外的大学教授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不一定有编制,但是他们整体上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报酬。因此未来医生的待遇一定会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价值进而得到社会承认。传统观念认为,有个编制会有保障,但未来社会保险都要推行市场化,随着改革这些是躲不掉的,因此这些不是坏事,这是国家改革发展的趋势,必须顺应这个趋势。改革到了某种程度,应该如何选择道路和方向?收入是一方面,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主要的是要体现人生价值。他说:“我现在70多了还在到处跑,我这一生就愿意在检验医学上多做点事,对自己有提高,对社会有用处,我就要去做,辛苦是辛苦,但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我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丛玉隆教授在谈到我国IVD产业发展时说道:近10年来,我国本土IVD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与国际大企业间还有一定差距。丛教授指出,我们国家从70年代没有自己的民族IVD产业,或者只是简单的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到目前有如此之多该领域的上市公司,基本能够满足检验的需求。现在我们的问题,第一缺乏更高的创新技术,虽然做了很多大型现代化设备,但是剖析下来,拥有核心技术并不多,当然这也是一个必经阶段。从我们引进、观察再到仿制别人的技术,加入自己生产的零配件,这个路子是对的,但是内涵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创新的高度。我们只有从创新的核心技术入手,才能整体提高我们IVD的产业制造水平;第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与国外还有差距。很多企业并不具备管理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标准化。优质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时常会觉得国外大企业发展速度很慢,但人家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走过来的。反观我们本土的很多企业,基础的根基没有打扎实,相当于高屋建瓴。在高速发展的时候不光要看结果,还要重视过程,要看人才、专利、研发的积累是否达到一个高度。积淀一定要深厚。第三,基本部件和原材料很多虽然是国产的,但是关键部件还是国外生产;第四,目前来看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与市场的结合度还不够紧密,制造与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还有差距。比如国外大企业都有相当庞大的研发团队和财力支撑,没有钱,任何事业都无法开展。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一定要稳扎稳打,注重质量、细节和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科技的力量席卷世界,智能化除了让人感受科学成果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让相当一部分人深感焦虑,“被替代”是不争的事实,丛教授对这方面没有表现出任何担忧,他说,首先智能化不仅对检验领域有冲击,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互联网电商的冲击让相当一部分实体店都关门了,很多商店只是展出,而没有销售,人们大部分时候都在网购。在检验科、在医院里,更加注重人性化,医养结合,向各方面投入,如妇产、婴幼儿保健方面。我们现在有很多全科医生,慢慢的他们就成为终端,大医院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的地方或研发机构,他体现的就是高新技术;其次,任何地方都可能达成智能化,通过智能化发现更新的技术,一旦实现肯定要不了大量的人,这些人肯定要进行优化。也就是说,未来实验室也要不了这么多人,但是这些人可以协助医生将检验结果向临床解释,或者直接深入病区,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里。所以这个阶段也是一场革命,这是世界的潮流,不能为了一部分人“有去处”,而不去前进。智慧医疗可以通过档案、大数据进行分析,某个阶段可能会发生什么,来进行前期干预。智能化不是把数据结果从一个地方传到其他地方,那是信息化,所谓的智能化是通过一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结合起来寻找规律,通过这些规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还要改变观念,从“治”变“防”。对老百姓来说,保障人的身体健康,除了身体上的健康还有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均达到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解决当前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丛教授指出,我们目前能做的:第一,健康不得病;第二,有病可以得到治疗,或者不让其继续发展;第三,进行慢病管理,这部分涉及心血管、代谢、呼吸性质的疾病等等,比如支气管哮喘,得了这个病通过看护不让其发展,引起并发症,这是今后医院的一个方向,慢病管理的工作多半是在社区,或者终端医院,大医院对这些病只起到指导作用。对疾病治疗“量身定做”,实现个体化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比如糖尿病,早期、中期、后期如何诊疗,用专门的预案或者程序、人员,对这些病人进行管理,慢病管理最主要的是给予好的医疗条件,提供给患者精准的信息,加强日常体检,由全科医生发现迹象之后进行个体化方案的定制,或者慢病管理加以指导。所以应该先对病情有个评估,然后通过家庭医生或社区医院通过各方面检查评估,进行适度的检查化验,比如做心电图、心脏超声,检验根据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套餐,来进行指标检查看是否有异常,通过几个组合(不要大)来全方位的反应疾病到了哪个阶段。

最后,丛教授说:“我这十几年基本研究老年病,我在中央保健局的工作也是围绕老人、老年病。我发现,怎么没有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体检?很多检查做了一堆都没用,比如某些酶方面的检测根本不用做,所以我强调一定要量身定制,其中,精准医疗也是个性化的一个部分,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良金美玉,功德兼隆,很多与丛教授打过交道的业内人士都表示,丛教授是那种有魄力、有担当,有思想,极具正能量的人。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他一直在默默坚守,锲而不舍的推动我国检验医学事业向前发展,以一己之力,带动一批人,影响几代人。希望我们祖国检验医学事业在老一代的检验医学工作者的推动助力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30A15HG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