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已完成6次出舱活动的陈冬,再创新纪录:中国第一人,在轨400天 历史时刻!陈冬将成我国首位在轨400天航天员,神二十一发

当神舟二十一号在发射区整装待发,当陈冬在太空即将创造400天纪录,中国航天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几代航天人梦想的延续。

陈冬:从太空新秀到纪录创造者。

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即将迎来个人职业生涯的里程碑——预计在10月27日,他将成为中国首位在轨飞行累计达到400天的航天员!

回顾他的航天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实:

2016年,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开启太空生涯;

2022年,担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成为我国首位在轨超200天的航天员;

2025年4月,再次担任神舟二十号指令长,继续刷新纪录;

就在今年10月3日,陈冬以376天的在轨时间,连续超越了蔡旭哲(365天)和叶光富(375天),登顶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间榜首。如今,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更令人惊叹的是,陈冬还保持着另一项纪录——他已经完成了6次出舱活动,是目前执行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这位1978年出生的航天员,用汗水和勇气书写着中国航天的传奇。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在即,静待飞天。

在地面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于10月24日顺利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所有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工作人员正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

按照中国航天的惯例,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将在发射前数小时或一天正式公布。虽然具体名单还是个谜,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航天员早在年初就已经选定,并一直在进行封闭训练。

10月23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动员大会已经举行,这意味着发射真的近在眼前了!

太空交接班:六人同框的忙碌时刻。

当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后,将再次出现“六人同框”的壮观场面。两个乘组将在太空共同生活约一周时间,进行详细的任务交接:

物资清点,就像“仓库盘点”,要精确记录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物资,为后续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交接,有些实验需要持续进行,不能中断,必须确保平稳“交棒”。

经验分享,太空中的实际操作往往与地面训练不同,老乘组要把“实战经验”传授给新同事。

与此同时,神舟二十号乘组也在为返回地球做准备。他们正在进行“强化锻炼”,通过专门训练逐步唤醒身体对重力的记忆。同时,还要把太空实验的样本、材料等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打包,这些珍贵的“太空快递”将随返回舱一起回到地球。

返回地球:穿越“火焰山”的回家路。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飞船发射时外表干净整洁,返回时却总是黑不溜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飞船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约每秒7.8公里)返回地球时,会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高达1000多摄氏度的极端高温。这个过程就像穿越一座“火焰山”,飞船表面自然会被烧得面目全非。

不过,这种看似可怕的现象,其实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天然减速。大气阻力帮助飞船减速,大大减少了燃料消耗。如果没有大气层,飞船需要携带大量推进剂进行制动,这会严重挤占航天员的空间。

安全保障。飞船返回舱经过特殊设计,底部有耐高温的防热大底,外部涂有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虽然外表被烧黑,但内部始终保持着舒适的温度。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体验,是每个从太空归来的飞船都必须经历的“成人礼”。

展望未来:新火箭即将首飞。

除了载人航天任务,中国航天还有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朱雀三号火箭。采用不锈钢箭体,可重复使用20次,能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这款火箭起飞重量约570吨,运载能力超过18吨,未来将用于大型星座组网,还能发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为空间站补给。

力箭二号火箭。长度达52米,能将12吨载荷送上近地轨道,具备多种轨道发射能力,未来也将参与空间站货物运输。

这两款新型火箭的首飞,将为中国航天注入新的活力,让太空探索变得更加经济高效。

期待辉煌时刻。

从陈冬的400天纪录,到神舟二十一号的整装待发,再到新型火箭的即将首飞,中国航天正在多个领域同步推进,展现着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共同期待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圆满成功,期待中国航天员再创佳绩,期待中国航天走向更远的深空!

亲爱的读者,你想对即将创造纪录的陈冬说些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航天英雄加油鼓劲!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6bU_4yiEyx2Q5wExv1K8py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