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代工甩锅术该终结了:粽子里的血创可贴、酒店的医院枕套,谁在消费信任?

当消费者苏女士撕开“来伊份高粽”的包装,咬到带血的创可贴时,她不会想到,自己信赖的大品牌只会用“下架补偿”搪塞,对代工品控的核心问题避而不答;当住客在亚朵酒店枕头上发现医院标签时,品牌方一句“供应商分拣错发”,就想把卫生隐患的责任轻轻抹去。2025年这两起接连爆发的消费丑闻,撕开的何止是产品质量的裂缝,更是代工模式下品牌方“甩锅免责”的遮羞布。

代工模式本是行业分工的必然选择,品牌轻资产运营、代工厂发挥产能优势,本可实现双赢。但现实却是,不少品牌把“代工”当成了“甩责”的挡箭牌:来伊份将粽子生产委托给五芳斋,出事后既不公开代工厂监管细节,也不回应品控漏洞;亚朵对洗涤供应商疏于管理,直到医院枕套曝光才仓促“拉黑供应商”“换新布草”,仿佛只要切断合作,责任就与己无关。消费者花真金白银买的是品牌信誉,不是“代工兜底”的赌局——当你选择了代工,就必须扛起全链条的责任,而不是在问题爆发后做“切割式公关”。

更可怕的是,这种“甩锅文化”正在行业内蔓延。部分品牌一边疯狂扩张产品线、压缩代工成本,一边却把品控责任推给供应商,既不做动态评估,也不设全流程监控。就像来伊份事件中,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大品牌,图的就是“放心”二字,可品牌方对代工厂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卫生、仓储运输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监管,最终让“放心”变成了“惊心”。业内早就有成熟的监管方案: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数据、区块链存证质检报告,这些技术手段既能降低风险,也能给消费者一个透明的交代,但为何多数品牌宁愿事后道歉赔偿,也不愿事前投入品控?答案无非是“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短视算计。

品牌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LOGO有多亮眼,而是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信任。来伊份的补偿再多,也抹不去消费者对“带血异物”的心理阴影;亚朵换再多布草,也难修复公众对酒店卫生的质疑。代工不是质量滑坡的借口,更不是责任真空的遮羞布。真正负责任的品牌,会把代工厂当成供应链的延伸,而非风险转嫁的对象:筛选时严审资质,生产中实时监管,出问题时主动担责、整改优化,而不是用“终止合作”“下架产品”来敷衍了事。

消费市场的信任建立需要十年,崩塌只需一瞬。当越来越多品牌把“甩锅”当成危机公关的标准答案,最终消耗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代工模式不该成为“低质低责”的代名词,品牌方必须清醒:你可以外包生产,但不能外包责任;你可以轻资产运营,但不能轻描淡写对待消费者的权益。

是时候终结“代工甩锅术”了。让技术监管落地,让责任追溯到底,让每一个品牌都明白:只有守住品控底线、扛起责任担当,才能在市场上走得长远。毕竟,消费者的信任经不起反复消耗,“甩锅”的尽头,终将是被市场抛弃的结局。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14RKOE0SIVb2Dzj03F9kM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