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中美会晤后中国对欧盟送出大礼,稀土管制推迟一年,芯片出口同步放宽

11月1日,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专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与中国商务部进行了建设性磋商,确认中国对美国宣布的推迟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年的决定,也将适用于欧盟。

这一表态,无疑为深陷中美贸易战夹缝中的欧洲带来了一丝曙光。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爆发以来,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控制着超过70%的稀土产量,而稀土是高科技产业、国防科技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材料。与此同时,美国通过技术封锁限制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中美两国围绕稀土和芯片展开了激烈博弈。

受此影响,全球供应链陷入紧张,欧洲成为这场竞争的“夹心层”,在技术和资源供应上同时受到中美两方的波及。

此前,中国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不仅对美国企业造成了打击,也让欧洲多个行业感到“压力山大”。一些欧洲企业因稀土供应中断而面临生产困难,尤其是德国汽车制造业,因稀土和芯片短缺,甚至一度面临停产危机。

而美国方面对荷兰施加压力,要求其限制向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进一步加剧了欧洲企业在芯片供应链上的困境。

在中美会晤后,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对欧盟释放善意,宣布推迟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申请豁免限制。中国商务部还表示,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这一政策调整直接缓解了欧洲企业的供应链压力,尤其是对稀土需求量较大的德国汽车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中国在芯片出口方面也向欧盟伸出了橄榄枝。

此前,由于美国的干预,荷兰援引冷战时期的法律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实施限制,导致中国暂停了安世芯片对欧洲的出口。这一举措一度让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汽车电子产业陷入困境。

如今,中国宣布对部分欧洲企业免除安世芯片出口限制,这一政策调整无疑对欧洲相关企业的供应链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对中国的政策调整尤为关注。大众汽车等龙头企业此前曾公开表示,芯片短缺可能对汽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行业正常运转。

中国的最新决定为德国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中欧经贸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对欧盟的示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调整,更是一种战略布局。

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欧盟内部对华态度并不一致,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倾向于与中国在经济上保持合作,而东欧国家则更倾向于追随美国的战略。

如何在中美博弈中找到平衡点,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将成为欧盟面临的长期挑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sNqwL4KBEmqlyRf8gncVj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