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印度人工智能展,是科技还是艺术?

是科技还是艺术?世界正在刮起一道“人工智能”龙卷风,印度也不例外。前段时间,美国总统川普的女儿伊万卡到访印度,印度总理莫迪向其展示了机器人mitra。这是印度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根据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识别系统,利用交互界面展开互动服务,能够像真人一样与人交流。

沉寂多年,艺术界突然向人工智能艺术敞开了怀抱。继佳士得宣布将于今年十月第一次拍卖人工智能艺术,印度最大的当代商业画廊NatureMorte办起了人工智能艺术展《梯度下降》

在人类眼里,汤姆·怀特的数码版画就是一些无意义的色块,然而人工智能算法却能从中看出具像的物件。数字版画揭开算法眼中的世界在人类眼里,这些画就是杂七杂八的线条和色块。但对接受过训练、旨在代替人类观察世界的算法而言,它们则是跃然纸上的具体物件:电风扇、缝纫机以及割草机。

这些版画都成了视错觉,其中隐藏中某个具体的图像,而这些图像只有计算机可见。

“电风扇”怀特表示,他设计这些版画的意图是“通过机器视角看世界”,并创造“一种声音,供机器发声”。

这种“声音”其实是一连串的算法,怀特称之为自己的“感知引擎”。它们使用机器视觉算法的训练数据——海量的实物照片构成的数据库——从中提取出抽象图形这是一个试错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算法对世界的理解,展开逆向工程。

那么,算法究竟说了些啥?就跟所有艺术品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一旦各种劳动(体力、心理、情绪、艺术)都被机器所取代,我们还能做什么?”

有人将怀特等人的创作视为不祥之兆——人工智能(AI)不仅变得越来越聪明,还启动了创造性思维,开始抢占专属于人类的角色。

NatureMorte那场画展的两位策展人之一卡蒂克·卡里亚纳拉曼(KarthikKalyanaraman)是接受邮件采访时表示,他安排这一展览目的是吸引人们关注人类未来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旦各种劳动(体力、心理、情绪、艺术)都被机器所取代,我们还能做什么?”他问。“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

NatureMorte画展上,怀特站在他的版画前(其中包括橘色的《大提琴》)。怀特说,它说明训练数据不可小觑:提供错误的数据,让AI系统去学习,它学到的东西就是错的。不论这些系统多么“聪明”,它们的智能都弱不禁风,只能截取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并加以理解,即便如此,这一小部分理解也不完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26A004P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