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深入学习讲话,与圆形时间的中国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的亲大大说的话,去理解最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房产税,去理解区块链的去币化,是不是就能更加的坦然了呢?

昨天,我的亲大大去了辽阳,看完了国企看民企,提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中国的路线,似乎沿着某个“圆形时间理论”在旋转,从邓总改革开放,到江总财税与国企改革,到如今。中国的改革一直有一条三点构成的红线,那就是:国有企业,国有土地,以及国家印钞的金融体系。

我们前一段时间炒币做区块链也好,最近房产税与土地财政之争也好,昨天大大意味深长的讲话也好,其实都是在围绕这三点构成的红线。都改革的方向展开反复的讨论、博弈与妥协。

国企与民企的合纵连横边界在那里?

土地的产权和使用权有没有可能突破?

政府印钞权与人民储蓄体制会不会改变?

这些都是关系到每个中国人与这个五千年文明发展方向的大问题。

有人认为,这条红线,可能就是社会主义基础特征,或者说,这就是马克思的商业模式,但实际上,也许这并不是马总首创的商业模式,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独立特行与世界的固有特点——这才是中国

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支柱,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国才能建立起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稳定社会与民众,中国才能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稳定这个官僚体系。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中央集权制。在此之前,由于交通和科技的限制,人类是不可能在如此广大的土地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汉发明的中央集权则在地方上建立了一整套的官僚体系,体系中的官员们由中央任免和控制,对人民进行统治,同时又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官员,除了任免制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财政。地方政府没有钱的,所有的钱都是收归中央,二次分配。所有违背这个原则的,中央的权利都受到了削弱,小点说,就是政令不通,大点说,就会影响政权的稳定。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最近这几年土地财政也是如此。当然,明知如此还要不得已而为之,一定更有他的理由。

同样,中央集权也存在这一些很大的趋势,就是说,在王朝建立初期,官员和百姓的比例,还不较低。或者说,是“不事生产的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还比较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会不断增加,不断庞大。一直庞大到,无法供养的地步。整个体系就会崩塌。

为了更多的获取财政的来源,就要建立一条红线,就是文初提到的三个点,国有企业,国有土地,以及国家印钞的金融体系。

首先被建立起来的,其实是国有企业。

汉武帝时代,中国初步形成了一个“汉民族”的概念,东征西战国库空虚,首先开启的就是“盐铁专营”,盐和铁,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民间为了购买盐和铁,必须向政府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形成了最早的垄断。

那汉武帝时期还第一次开始“中央铸币发行”,这不但开启了中央“铸币税”的大门,也开启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

至此,历代政府都不断的加强对“经济命脉部门的垄断”和对货币的管控。

另一个超级强大的帝国,唐朝,找到了另一个财富秘籍——“土生金”——土地公有制。

最早的雏形是北魏,经北周和隋的不断探索,最终在唐朝成熟,基本的玩法就是,全国土地都是国有土地,按照人头分配土地,同时向政府交纳土地税。人死掉了土地回收,发给新的男丁。政府就是最大的地主。是不是跟1978年的土地包产到户有点像?是的,所以说中国真的是遵守“圆形时间理论”的国家,古今对照,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纸币的出现,让这一切,在宋朝,被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直以来我们都传言宋朝GDP占全世界80%,这种说法的确没有确切的根据和史料证实。但是的确四大发明中,有三个是在宋朝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宋朝除了继承了三大法宝之外,还创造性的发明了“纸币”。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信用货币”,什么美元,什么比特币,跟宋朝人比起来,都是弱爆了。完全用信用做抵押发行的货币,不但没有发生流动性泛滥,还把宋朝经济带上了了全球GDP80%的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至此,国有企业、金融垄断与土地公有制三大利器修炼成型,也开启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国的恢宏历史。而在这“圆形时间的国家”里,我们了解明天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昨天。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的亲大大说的话,去理解最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房产税,去理解区块链的去币化,是不是就能更加的坦然了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29G013E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