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问题的提出:“庄周晓梦迷蝴蝶”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为什么分布式的、时序上有先后的,

神经网络的活动,

最终会显现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验?

【每日一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

有意识的体验,

好比是宇宙漫长演化中的一道曙光。

尽管它还闪烁不定,

但它第一次将曾经漫无边际的,

无意识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

然后慢慢扩大,

并最终明白自己就诞生在那个,

被它照亮的宇宙中。

到底是意识在宇宙中,

还是宇宙在意识中?

这是一个“庄周晓梦迷蝴蝶”般的谜题。

让我们暂时搁置这个玄思,

回到当代理智的意识研究。

意识,是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定义: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

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

但科学家至今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

通俗地说,意识即觉察。

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

某人觉察到了自我。

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

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

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

关于人类的心灵,

神经科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是:

人的心灵,

是神经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涌现性质。

大脑的神经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到底产生意识的神经机制是什么?

在神经网络的结构中意识如何涌现?

显然,这是一个激起人类理智好奇的有趣问题。

有很多学科研究“意识”,

包括哲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

信息科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

而神经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则是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课题。

每一个学科领域对意识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它们互相交叉,互为启发。

在《Understanding Consciousness》一书中,

英国心理学家威尔曼斯提出了,

意识的科学-哲学研究的5组问题:

问题1:意识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问题2:如何理解意识与物质之间的因果关系,

尤其是意识与脑之间的因果关系?

问题3:意识有什么功能?

例如,它与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4:与意识相关联的物质形式是什么

——尤其是大脑中意识的神经基质是什么?

问题5:检测意识

——发现其本性的最恰当方式是什么?

哪些特征能够以第一人称方法进行检测,

哪些需要用第三人称方法,

以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方法的发现,

如何彼此相关?

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组问题。

从广义现象学来说,

意识是一个唯有第一人称才可通达的现象,

因此,作为一个现象,

“意识是什么”的问题,

必须首先由第一人称的体验来揭示。

它包括日常的体验、内省和反思,

现象学的体验和反思,

东方传统中的止观等。

从体验来说,心与身相关,

但心与身处于何种相关关系呢?

这是一个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

它关乎人究竟以何种方式存在。

就这个意义而言,

它是意识研究中真正的“难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

存在多种版本的一元论或二元论的解释。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恰当理解,

意识之谜就无望真正被解决。

近现代科学表明,

意识与身-脑紧密相关,

这是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

人脑是个难以捉摸的器官。

由我们未知的原因,

它产生了情绪、语言、记忆和意识。

它给予我们推理、创造和直觉力。

它是唯一能自我观察的器官,

而且沉思它的内在工作。

与意识的自然科学研究相关的,

一些核心问题是:

与意识体验相关的神经基质是什么?

或者说意识的神经机制或神经相关物是什么?

无意识心智活动与有意识心智活动之间,

神经表征的差别是什么?

为什么分布式的、时序上有先后的,

神经网络的活动,

最终会显现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验?

……

但关于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最早属于古老的哲学领域。

意识是什么?

经验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能够体验他人的意识吗?

长期以来,

心灵和身体的关系问题,

在哲学领域内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

这些哲学论争对意识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

庄子与惠施之间著名的“濠梁之辩”,

就是一场关于他者经验是否可知的辩论。

笛卡尔认为:

意识是个人的、主观的,

我们无法洞悉他人的经验。

现代哲学家认为,

意识远远高于平淡无奇的大脑运作。

现代脑神经科学家则认为,

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

争论还在继续,我们正在试着揭开奥秘。

欢迎订阅 Deep-Sci

我们关注的三大领域:

「认知/神经/心理」「哲学/宗教/科学」「编程/信仰/行动」

让我们一起:

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科学生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02B1X57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