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第四届腾云峰会召开: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

建筑学家、艺术家、作家......他们如何看待艺术和科技的交融?11月9日,38位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专家出现在第四届腾云峰会现场,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艺术之美和科学之美凝成一股向美而生的力量,人类的历史和未来由此塑造。”开幕式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如何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将成为未来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

幸福永远是灵魂的成就

围绕科技创造的“温度”,作家毕淑敏认为一些技术针对了人性的弱点,它谄媚了人性中幽暗的部分,如自拍美颜功能。科学是中性的,那么技术就带有强烈的倾向性。她希望技术从业者具有更高的人性。

活动现场。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毕淑敏还提醒技术对于文化的理解是否准确,要有警惕。所以,在数字世界安然栖居,要首先确定数字世界并不是整个世界,在数字世界以外,永远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安然”应该是安全、是安宁,“然”是自然、是天然。

“我对人类的未来,对数字世界抱有审慎的乐观,我并不觉得科技能够直接的带来幸福,幸福永远是灵魂的成就。不能认为只要有了科技,就必定导致幸福。说到底,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绝非其它。”

建筑师青山周平则关注到科技对人生活空间的改善作用,他介绍如何把北京胡同大杂院改造为小型的民宿,保留住城市的独特记忆。他认为工业品是可以复制、替换,他正在探索如何将工业品改造为独特有个性的手工品、有创造性的材料。

如今,对于量子力学的调侃常在媒体出现,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认为,量子技术只是众多技术的一种。“量子力学以微观世界为切入点理解整个自然界,与宏观世界的互动互为参照。而量子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很自然的。”

“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任何其他技术,应该尽早设计伦理框架,防止它成为洪水猛兽。这样,技术将与人文及艺术相辅相成。”

科技向善是人的向善

围绕“科技向善”的话题,哲学家周国平谈到了对“善”的理解。在他眼中,善是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讨论的核心就是善。“善就是好的生活”。

周国平认为,科学技术怎么带给人们一种好的生活,这是向善的含义。他提出,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科技:第一是功用层面: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各领域带来进步、便利和效率;第二是社会层面,其中包括公平正义和科技普惠,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的兼顾。同时,也包括从伦理和精神的反思。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当人的善大于恶的时候,科技一定会向善。所以,科技向善主要是人的向善。

腾讯AI Lab实验室主任张正友认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人类有足够智慧解决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人工智能不会发展到具有毁灭人类的能力。同时,社会、政府需要有政策和伦理规范,让技术最大程度上服务于人类,防范坏人利用作恶。

艺术不必担忧被科技冲击

围绕“创造”的主题,腾讯多媒体实验室总经理刘杉认为,科技的爆发式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更多表达方式。但艺术家在从事艺术时,不要害怕被强大的科技冲击。目前,整个社会都有焦急的情绪,科技和文艺界需要积极应对。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表示,艺术作品里面如果只有科技,艺术家不能够提供很强有力的艺术概念,科技艺术马上就会成为旧艺术,因为总有新的科技出现。

他认为数字科技带来的未来世界,会是一枚双刃剑:“人类总想着造出机器人来代替自己,但人类一定是在造出机器人之前,先把自己弄成AI人与自然人合体的‘怪物’。眼看着寿命增长的目标即将实现,一旦这天来临,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文明问题、知识、价值观,几乎一切都需要推倒重来。”

“我们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手机配合,随时演双簧发布给世界,那发布给世界这个的,是真实的你,还是另外一个你?”徐冰说,作为艺术家,他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给人类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从中提取出能量,支撑创作的思维、灵感和动力。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工作者要学习三种转变:“第一是工作场域的转变,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边界逐渐融合,构建成新兴的混合空间;第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第三个转变是艺术工作者使命的转变:艺术家对于伦理的输出,也成为当今重要的价值输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10A0CP0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