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进了个微信群:门槛“不上班”年收入30万,还可能被踢出,我却很爱它

点左上角金融报免费订阅本号

01

最近加入了一个年存20万+的自由职业者的群,感觉挺有意思。

我在里面听了好几次分享,了解了一些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有命理老师,有布偶猫社主人,有坐标纽约的企业翻译等。

自从自由职业后,自由职业者的群我也加过几个。但和大多数微信群一样,刷屏闲聊的居多,很难产生价值,慢慢也就屏蔽消息几个月一年也不去看一次了。

之所以这个加的群让我觉得有意思,是因为首先它设置了门槛。

入群需要小助理验证是年收入大于30万的自由职业者(因为年存多少不好考核,默认年入30万,才具备年存20万的条件);然后进群48小时内需要做语音干货分享,介绍自己所处的行业、赚钱模式、自己亲身经历后总结的经验等,还需通过群友投票认可后方可留下。

这个门槛就保证了群友们目前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趟出了一条路,有价值交换、共同成长发展的基础。

其次这个群的主旨我非常认可。

群里倡导尽心分享,大家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保持对其他领域的关注,有机会寻找到更大层面共同发展的机会。不要把群友当成竞争关系,市场足够大,没有真正意义的竞争对手。

这个主旨不仅在入群时小助理会告知,还被写在群公告里。

所以入群这些日子,群里的氛围一直让我觉得体验很好。

这个时代,新需求在不断涌现、不断被创造出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我们觉得稳如老牛的行业,一夜间就从外部被颠覆了。

所以,相比过去几十年天天讲竞争,感觉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已经升级了认知:大家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不断打破边界,寻求协同发展,是比藏着掖着紧盯着眼前的一点点竞争,更重要的事。

02

上周六,和率哥去杭州参加了他母校的校友会:华南理工大学长三角校友创业发展论坛。

华工大校友陈春花教授做了《共生•成长》的主题演讲,听得我超燃,因为有启发、值得进一步深度学习思考的点非常多。

陈教授用大量篇幅讲了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讲了联接的价值以及在今天的环境下,战略从竞争向共生的转变。

比如陈教授举了中国香港菲佣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中国香港有大量菲佣,但是他们一直有个痛点没有被很好的解决,就是他们如何把赚到的钱寄回本国,让家里人及时得到现钱。在传统的金融系统下,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而阿里巴巴去到中国香港,让菲佣们安装了一个APP,并在菲律宾设了很多非常小的提现金的店。这样,只要3秒钟,菲佣的家人,在菲律宾就能收到在中国香港务工的菲佣的现金。

这件事背后,是阿里巴巴的系统,让更多人、更大范围的协同合作成为可能,因此效率飞速提升,原金融系统外汇交易的流程被改变。

还有瑞幸咖啡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瑞幸咖啡自2017年面世以来,就以传统咖啡门店看不懂的姿势快速扩张,一路“折腾”到上市。最近它又强势推出茶饮,更是饱受争议。

这些年快速扩张门店的传统茶饮品牌大多摆出一副我们不怕新物种,要用口味说话的姿态。

用口味说话没错,但一杯奶茶的口味,并不是不可攻破的难点,这是很容易花钱改善提升的。关键是瑞幸咖啡,本来就没在一个维度与他们竞争。

瑞幸咖啡创造了一个新的茶饮场景,一个你不用坐在咖啡店,不用去奶茶店排队,就可以喝到优质咖啡、茶饮的无限场景,你可以便宜、方便地在办公室、在家得到它。

陈教授讲,不能说瑞幸咖啡是个咖啡店,很快它就会变成一个零售商。卖完茶它就可以卖日用品,卖完日用品它就可以卖食品。因为它的底层逻辑在那里,所以它可以不断跨界。

我也坚信这一点。很多人看衰瑞幸咖啡,可我想,即使瑞幸咖啡没做成,一定会有其他企业基于类似的共生逻辑做成这件事。

共生创造出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让每一个参与者的生长空间都越来越大,而非很多同一空间里的传统竞争那样,进入者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最后打恶性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

03

最后,还想来泼两盆冷水。

首先,协同共生一定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拉关系。

陈教授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就怼了一位校友的抖机灵。陈教授讲,如果有价值交换,能一起取得更大的成长,不是校友也没关系;如果没有这一层,那是校友也没用(陈教授的具体表述记不得了,这是我理解后的表达)。

不能认同更多了。

这个时代,大家对关系都很焦虑。有人千方百计想认识大佬,有人在各种社交饭局疲于奔命。

但是,打破壁垒、协同共生绝对不是你认识谁、你和谁一起吃过饭喝过酒就能和谁一起成长的。你需要需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需要提供价值,才能成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也是我提到开头的那个群我挺喜欢的原因。

大家都是自由职业者,都在各自领域做到了群要求的基本门槛,分享的经验价值也都被群友认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再多多交流,看看能不能找到协作共生、一起去搏一个更大成长的机会。

其次,想做系统的构建者,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很多创业者看到阿里巴巴的成功,都想做各自领域的阿里巴巴。

然而大部分人只看到了阿里巴巴让各种资源为我所用的表象。我甚至曾在一个路演群里,听一位创业者讲自己BP的时候说,阿里巴巴什么都没有,靠一个网站把大家组织起来。他们也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认识ABCD资源,所以他们也一样能通过各种资源的叠加,成为行业龙头。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让各种资源为我所用,岂止一个梦想、一个点子加一个网站就行了?

就比如很多小型教育机构,以为租个场地,找金牌教师,再做个海报砸钱发点广告招来学生,就大功告成了。结果金牌教师是这整个系统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巨大的议价权,拿走了几乎全部利润,而没有构建出自己系统能力的教育机构,沦为为老师打工的组织。

阿里巴巴的成功不是他简单地把各种资源叠加,他创造需求的能力,使整个产业数据化的能力,组织起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协作共赢的能力,这背后一切一切系统级的创新,才让阿里有了今天这样的庞大帝国。

总之,练好自己的内功,并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知,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能抓住机会,不被时代淘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4A0BBI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