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能够洞察你一切的抖音淘宝,其实逻辑就这么几条

作为营销操盘手,常常都在问天问地问自己:

投这个东西,有没有效果?

纸媒时代,一个报广出去,几十组来电轻轻松松。

而如今,几十万的广告费投出去,客户不见踪影。

为什么?

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稀缺的客户注意力VS难以穷尽的推广渠道

稀 缺 的 客 户 注 意 力

在这个内容过剩的流量时代,你根本逃不过信息。

社会、娱乐、政治、经济等新闻会在24小时内疯狂轰炸你;

大v评论,专家访谈,kol发言会以分为计时单位不断在各大平台上更新。

这个时代内容为王是真的,因为互联网拓宽了内容的延展性和可能性;

但用户注意力已经分散也是真的,因为每天收到的讯息太多,以至于分配给每条信息的关注时间在不断压缩。

难 以 穷 尽 的 推 广 渠 道

除了内容本身,还有内容的载体。

硬广软广原生广、LED大屏、视频内的插播等不计其数的广告形式铺天盖地。

内容的分发早已从以前一版难求的纸媒变成了各种技术流的battle,在互联网上所有可展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内容见缝插针的推广地。

过去,媒体渠道特别集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媒介策略就能够实现大渗透、全覆盖。

如今,花几十万做一次话题炒作,门户网站投完,再花几十万做一场现场活动,KOL也请了,双微一抖也做了,就是感觉不到有多少有效客户。

与无穷无尽的推广渠道比起来,营销费总是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今天我们想探讨一下,在用户注意力稀缺与难以穷尽的渠道面前,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觉得需要回答2个关键问题:

信息是无限的=单人接收到的信息是无限的?

渠道是无穷的=单人使用的渠道是无穷的?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什么?

信 息 是 无 限 的,人 是 有 局 限 的!

我们看似生活在一个自由的时代,拿起手机,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一切。

但在这个广袤的互联网世界里,我们每个人又独处在由个人兴趣建构而成的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由美国学者桑斯坦在2006年就提出了的。他认为在互联网上面,人们只会去了解那些他们感兴趣的、或者能够取悦他们的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将自身完全封存在一个类似于“虫茧”一样的外壳内,对外界的信息很少接收,形成“信息茧房”。

比如:

关注财经新闻的精英理解不了00后为了idol刷热搜榜单的行为;

反过来,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也未必能懂每天精打细算买理财的中产。

所以,不同的人,关注的信息必然不一样,了解信息的渠道也必然不同。

我 们 看 到 的 信 息,

其 实 是 “大 数 据” 的 处 心 积 虑!

正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我们在一次又一次搜索、浏览、购买行为中,我们向大数据精确地回答了“我是谁”、“我来自哪”、“我去向哪”、“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哲学问题从此变成了数学问题。我们的一切也都变得可被量化。

互联网时代,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偶然”,

人与内容的相遇,就是一种命中注定。

举几个你一定感受过的例子:

淘 宝

淘宝经常会出现一种让人惊恐的魔性。

比如前一秒还在百度里面搜索某一类商品的测评,后一秒打开淘宝的首页就看见该商品的推荐。

往下浏览会出现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商家、不同的价格,但就是不会出现不同类别的产品。

如果你是一个花季少女,你几乎不可能收到母婴类的产品推荐。

抖 音

打开抖音就很难关闭,是很多人的通病。

在抖音最火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和其他人交流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抖音。

有的人看到了无数成精的动物,

有人看到全国最小众的美景,

有人看到了最爱炫富的一圈人。

虽然大家都在讨论同一个APP里的内容,但是内容却大相径庭。

所以,信息总有那么多,合适的没有几个!

营销该怎么做?

找 到 群 体 信 息 茧 房,制 造 推 广 穹 顶

每个人有自己的信息茧房,而一群人则有属于这群人的“群体信息茧房”。

而营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目标群体的信息茧房,并且最大化的加以覆盖,形成推广闭环让某类人群在短时间内高频地看到你的信息曝光,从而加深对你的认知与印象。

地铁广告...

手机上各类APP...

电梯轿厢等等...

而如何找到信息茧房?

前面提到,大数据时代,一切可被量化。

信息碎片化其实是把双刃剑,让客户注意力更为分散,但也让我们更容易找到他们。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标签化”了,并且经过分析,能够发现既定的运行规律,从而使一切皆可被预测。

云智近两年的大数据找客案例来看,找到客户的信息标签并不难,只需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即可实现,难得是如何把各类信息标签汇总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茧房,实现对圈层的打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实验与测试,包括挖包(利用地理位置,关系放大等逻辑去给客户进行归类)。

比如:

在一个小区高频出现的人,到底是送外卖的还是业主?这其实就需要通过各类数据的交叉分析而得出结论。

再比如:

如何找到有刚性换房需求的新晋父母?

这其实需要的是对他们的线上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包括他们的网购数据,出行偏好,游戏软件使用时间(早上游戏APP一片沉寂,半夜突然活跃个把小时的技术宅多半是照顾小孩的新晋父母~)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数据更为精准,我们还对数据包做了很多的A-B test,去验证他们对哪一类信息更感兴趣。因为物理因素决定了刚性需求,而审美和兴趣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倾向于购买什么档次的产品。

这其实和地产一直强调的客户生命周期理论也十分吻合,只是我们让数据变得更加完整,数据越完整,就越容易帮助我们制造推广穹顶,从而实现在一定成本内的全面覆盖。

在内容上投其所好,在媒介上布局偶遇,在互联网时代,用好信息茧房 ,足够我们撼动一整个群体!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1A08CL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