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是一颗种子,是在应试教育的土壤里,埋下应变教育的种子。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应试教育告诉我们,我们学习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
而绝大部分考试的知识点,考验的不是思维,而是记忆。除了文科的要背,就连数学、物理这类注重思维的课程,大部分时候也是用套公式的方式解决。把公式背对了,题型做过了,这道题就算会了。
所有的内容,哪怕是开放性的命题,都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所有游离于标准答案之外的都是错!
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只是把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把求知变成了死记硬背,却忽略了考试原来只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提升各方面能力!
以至于一些孩子离开考试环境后,会变得无所适从,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足以解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编程难吗?
因为它不同于我们一直接受的应试教育(一个问题背一个答案),只靠记忆就能应付考试。而编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这种我们最需要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却几乎从来没有在应试教育里受到过训练。
前清华校长陈吉宁曾说过:中国可以培养太多A类学生(学习成绩好,表现出色)。但这类学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他们只能解决自己曾经见过和做过的问题,如果碰到新的问题,就不知道从何开始着手。所以,应试教育的副作用时不时地就会表现出来。
今年2月,中国队折戟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全球最顶级的数学国际赛事之一),作为奥数传统强国,只拿到了团体第6的名次,无人问鼎金牌。失利的原因在于中国选手几乎被比赛的第三题“团灭”,除了一位同学拿了1分,另外5名同学全是0分。
而获得金牌的9名其他国家的选手,有7人在这一题上获得满分7分。
诚然,这题一定是有难度的,但以中国选手在其他5题上的表现来看,理论上不该如此惨败。只不过,靠刷题见长的中国选手,虽然做过的题很拿手,但面对陌生的题型,不擅解决新问题的缺点也就暴露了。旧的问题得心应手,新的问题无所适从。这些都是缺乏编程思维的原因。
人工智能时代,你不可不知的编程知识,编程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构建知识体系,摒弃机械记忆学会深层次思考。
2019年全国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第三次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确认,相应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出来了,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编程教育,也随着政策的倾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看看这几年教育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和编程教育相关联的政策: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办学水平考核;2017年2月,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将小学科学课程提前到小学一年级,每周一节以上;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019年1月,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发布上指出:北京、广州、深圳、武汉、西安5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落地城市,3-8年级的学生将全面试点学习人工智能与编程的课程;2019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求》,要求中小学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科技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编程教育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并且编程学习日趋低龄化。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出台的青少年编程技术等级评测标准面向的对象即为6-18岁的小学,初中,高中生,中职,技校学生。
1.编程技能是信息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需求
发达国家对推广编程教育的观点是:编程技能已不仅是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将是所有产业的需求。产业需要的也不仅是软件专业人才,而是掌握编程技能的产业专业人才。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热潮来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通过大量数据来辨识模式并自主学习,使得AI在生活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职业会被机器人取代。
世界银行在《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中认为,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被机器人取代不代表失业,相反会创造出更多其他职业需要。
然而,仅以AI行业为例,牵扯到复杂算法和逻辑能力的岗位,如此高的就业门槛、巨大的人才缺口与无法速成的培养模式的矛盾,才是整个教育体系自上而下变革的源头!
教育部公示的名单中,2018年全国高校申报的新增专业前六位中,与“智能”相关的占了3个,“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大数据领跑、人工智能最热,无一不指向编程教育。
2.编程背后是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编程促进你的思维能力。”
所有美国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所以我把计算机科学看成基础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花一年时间学习的课程。”
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最大发展机遇之一就是教更多的孩子学会编程。”
这三段话分别来自比尔盖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编程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批批码农,而是本着以下教育初衷:编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将其作为与阅读、表达、数学等一样的基础技能来培养。
培养计算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理解人类行为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也就是说,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要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念,而且用途挺广的。
在英国新教学大纲里,5-7岁的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机课程掌握:理解什么是算法,算法如何以程序的形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创建,调试简单程序、用逻辑推理预测简单程序的执行结果。
构建知识体系,摒弃机械记忆
编程逻辑性强、循序渐进的一门学科,从计算机运行原理、语言基础,到数据结构、算法基础,再到视图层、模块化运行,都需要非重复性、进阶性强的思维锻炼,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会深层次思考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总结,而是更深层次的“why”“how”等体系化思考,不是填鸭式教学能提供的,反思越深刻,认知提升得越快。如今的新生代,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几乎都是伴随着电子设备成长起来的。对现在的孩子而言,信息化教育几乎是不可回避的。
如果他们只会在这些设备上玩游戏看动画,无法利用这些设备创造点什么,很难说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数字原住民”,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 “数字消费者”。
芬兰的前教育部长曾说过:“在未来,如果你的孩子懂编程,他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如果他不懂,他只是使用者。”
从目前的经济驱动力来看,经济发展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经济、金融、医疗、教育,甚至是政府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就像之前的英语、数学学科一样,计算机科学已经不再是一门只是服务于应用的学科。
现在虽然不是所有工作都要用编程,但如果要用到,现学的难度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把编程列入青少年教育的必修学科中。
就像二十年前,不管你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只要你学习过一点C语言,能够会几行代码,你就是一个软件人才。
如果你会用烧录器擦写51芯片,那么你可能就会被当做一个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
这和50年代拿小学生当知识分子是一个道理,但现在你仅仅拿着这些东西断然无法撬开求职的大门,更不要说未来了。
未来的孩子们,将会面对比一个比现在更AI化的时代。那时的他们,不仅要跟同龄人竞争,甚至还要跟24小时不眠不休的机器“抢饭碗”。
未来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几种职业
也许是工作不需要,生活也不需要。当然,他们都有权力不需要。
但是,如果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又何谈提升生活的品质?
我们并不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跟不上他们那个时代的变化。
而我更希望,孩子可以与时代同步,从容生活乃至引领时代。
所以我越来越感觉教育孩子,最关键的不是要教孩子多少多少知识,而是在让孩子学会用思维去做事情。
说实话,知识是教不完的,你今天教的这些知识,未来可能会OUT,会有更多更新的知识出现,你怎么可能一直坚持不懈地给孩子教下去呢?
所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技能才最关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