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民日报》痛批:附着于工作上的“工作”

《信赖空间》,一个值得尊崇的公众号

213期

附着于工作上的“工作”,是加班吗?

不是。那是比加班还可恶一万倍的工作!

与一同事聊天,在谈及工作时他说:“工作上的那点事都不是事,叉着半只手就能行了。”可他话锋一转,接着说:“整天都感觉累,好几个双休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既然工作上的事“叉着半只手就能行”,为什么还感觉那么累呢?这话看似矛盾,其实,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境细想想,倒也合情合理,有同感的人估计大有人在。

现实中,的确有太多的人擅长把简单的事搞复杂,复杂的事又搞得极其简单,敷衍了事。

对于这些人来说,工作上的事确实不是什么事,除了工作,其他事情都无比重要。——揣摩领导的心思、个人的“小九九”、那山是不是比这山高、什么时候能提拔、怎么合理地规避规则……这,就是《人民日报》痛批的附着于工作上的“工作”。

因为热衷于工作上的“工作”的人不在少数,学界发现了“20/80定律”,即,在一个单位里,20%的人在正常的工作,就能正常运转了。因为有以下现象,所以“20/80定律”倒也算“合理”:

有的人把工作当作“混饭吃”,做事提不起精神,疲于应付;

有的人加班是为了让领导看见,打听到领导晚上要到办公室加班,本来上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却非要拖到晚上;

有的人工作还没开展,就把将要出现的“鹅”一样的困难说成“羊”一般大,突出个人分量和成绩,留不下个人痕迹的事不上心;有的人认为当上级来检查时,食宿安排、细节接待、迎来送往远比工作重要得多……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有人偏偏要绕着圈走,并且视之为机关之“术”、为官之“道”。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不少人陷入“被人折腾过,也折腾别人”的形式主义怪圈,以“平庸之恶”助长形式主义。

在这个怪圈里,每个人都是助虐者也是受害者。耗去了大把的时间,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工作”。

因为不少人热衷于将精力放在工作之外的“工作”上,所以,一些本来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回家吃饭、陪伴家人、锻炼身体,工作和生活两不误,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实现的了。

在一个单位(或部门),认真做事的往往总是几个老面孔,获得相应的荣誉、奖励,别人当然没话说,难就难在如何管理热衷于工作之上的工作的人,精于机关之“术”的人。如果不加控制,任其蔓延,风气坏了,队伍就难带了。

毕竟,人家既然精于机关之“术”,那台面上总是有一套说辞的,“都是为了工作”。这个时候,管理者既要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带头树正气,鼓励认真干事创业的人,又要有手腕应对精于机关之“术”者,游刃有余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所有人相信邪不压正、老实人不会吃亏。

或许,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领导者、管理者大量的精力也是用于工作之上的“工作”,只不过出发点是为了部门或单位的整体利益,为了掌控局面不得已而为之。领导者、管理者的水平,很多时候不在于业务工作,而在于对人的管理,尤其是能否管理、影响那些心思在工作之外的人。而原本认真工作的人,往往不须扬鞭自奋蹄。

在机关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管理本身就是工作,只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减少内耗。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机关里有的是,做这些工作需要责任心、耐心。但是,如果这个岗位的人恰恰没有责任心怎么办?

或许,也用不着太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就柳暗花明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层出不穷,正在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2017年12月初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改变。其中最可怕的是,我们的很多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使50%的工作岗位消失。

科技发展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因此而发生的变化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遥远。未来,机器人一定会取代银行柜员,数量庞大的银行员工将失业;司机,将成为一个完全消失的职业;非常牛逼的同声传译,未来可能不如个机器;一个叫“小勤人”的财务智能机器人,只花三四个小时就把一个财务工作者一天的工作做完了,让所有的会计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认为,服务业是朝阳产业,任何时代都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其实未必,人力成本是最昂贵的成本,在国外很多超市早就没有服务员和收银员了。在餐厅、酒店,服务员也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

入住酒店的客人,给前台打电话说想要两瓶矿泉水。一个机器人服务员坐电梯上来送水。它自己按门铃,还跟客人对话:谢谢你,我完成了这单工作,妈妈会给我糖吃。

简直萌爆了!我跑去调戏它,摸它,跟它握手,它说,“请不要打扰我,我正在工作……”显得我很不懂事!

科技发展的洪流浩浩荡荡,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无论什么行业,也无论体制外还是体制内。或许,曾经令人头疼的管理难题将来会因为人工智能或其他技术迎刃而解。

有的事没人干,有的人没事干,这样的怪圈终有一天会破解。通过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作的考核将越来越可量化,出工不出力的人终将无处遁形。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机器人不仅对严谨性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完全不需要休息呢。

机器换人运动已经在企业单位如火如荼地发展,今后呢?在技术引发的剧烈社会变革面前,热衷于这“术”那“术”的人还能一直云淡风轻、好整以暇吗?一些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真的是积重难返吗?

在人工智能尚未全面改变社会生态之前,领导者、管理者所要做的是,让内心更丰富、强大,心灵更充盈。要致力于改变可以改变的人,如果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难得糊涂”毕竟也是古人传下来的智慧。

现代的悖论随处可见,一方面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更有主见了,另一方面,许多人却又有意无意地成了环境的奴隶、名利的仆人,视野不是变宽了,而是变窄了,丧失了主动求变的动力,总要等到无数次试错、碰壁之后才会回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干的事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机器人对各行各业将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但愿,上面举例说到的“同声传译未来可能不如个机器”等现象并不会大面积的蔓延,更不会替代整体意义上人类的作用,而是危中有“机”,一些职业消失的同时,更多新的职业在诞生,但前提是“人”必须不断地展现自我的能动性。

《信赖空间》视频,陪你开心每一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2G0MV6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