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关于“网红经济”在金融中的应用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关于网红经济在银行中的应用,今天我们想重点说说这个话题。

与网红经济密切相关的,还有“私域流量”和“裂变传播”,其实其核心都在于放大“人”在商业活动中的传播及影响作用。

但是他们的概念并不相同,关注的重心也不一样。

私域流量讲究的是“流量”本身,核心关注点在于个体用户所覆盖的流量价值,这个个体用户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草根,无论流量大小,都有传播影响的价值。

裂变传播讲究的是“传播”,核心关注点在于驱动“持续传播”的利益,利益可能是炫耀心理的因素,也可能是真金白银的因素,总之关注在于持续传播。

而网红经济本身讲究的是“一个人对大量人群的影响作用”,网红换个更贴切的词应该是“KOL意见领袖”,核心关注点在于驱动“大量人群”认同、跟踪、接受KOL观点的因素。这种因素可能是因为颜值,可能是因为表达,可能是因为背景经历等等。

在历史发展中,“电视购物”、“网红带货”的逻辑都是一样的,一是有足够多的流量受众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带来转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大量的互动中形成构建粘性的素材,直播也是放大了这种互动感。二是有足够强劲的消费体验性,这种体验性为观看者构建了一种有沉浸感的观看体验。

关于流量,无论电视台还是互联网,流量的分发供给都是培育网红经济的核心,在网红经济中,几乎就没有脱离流量扶持而成功的案例,这其中网红的影响力一定是与成本投入相挂钩的,这个成本包括资金,也包括时间,心智。所以“素人”一夜成名的案例并不能复制,这是一个前提。

关于体验,绝大多数的网红带货,都是以实物产品为主的,因为实物产品天然带有体验感,“演示”是最有效带动转化的方式。

流量扶持 -> 网红演示 -> 造事件形成裂变传播 -> 发挥关注者私域流量价值 -> 循环

我想这是网红经济发挥价值作用的基本模式。

回到金融服务这件事情上来,银行做网红就必须要考虑三个因素。

1、网红的打造,流量在哪,培育及沉淀的机制是什么样的。

如果没有这个全环节链路的考量,网红经济就无非是在手机银行APP上放个视频,与网红经济本身其实没什么关系,视频的效果也与APP中随处可见的功能按钮一样,对循环带动业务发展没什么太大帮助。

2、金融的体验感到底是什么。

金融产品中除了银行卡、贵金属等实物产品以外,金融产品本身并不具备强体验性,同时金融产品与实物商品不同不该带有“冲动消费”的属性,自然网红经济在银行金融服务中的玩法,并不该是促成交易,而是形成关系。形成关系更适合以“知识/信息”为主要载体。

3、金融的特殊性。

对金融来说,KOL是一个挺矛盾的事情,大量的用户关系,绑定到个人身上,KOL的稳定性就成为金融机构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收入政策能否供给KOL职业的稳定性?业务经营能否承担流失风险?技术手段和机制是否能够防止跟随用户的流失?销售合规性及消费者保护是否跟得上?这些问题终归要有配套的方案去解决,否则“热闹”过后,令人头疼的麻烦会接连不断。

总结而言,网红经济在银行的应用,是一个挺好的话题,也是未来用户进行交易决策的重要支撑服务。但网红经济的推动落地的核心一定不是发个文件,要求客户经理纷纷拍视频推销产品服务,至少需要包含几个要素。

1、总部需要具备的流量采购及分发机制。

2、产品线上转化(包含用户关系转化及交易转化)的流程体验要能跟得上。

3、环境、造型、设备、策划都需要有配套的支持,在内容质量竞争激烈的今天,绝不该随意制作。

4、传播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以投资者教育,行业分析等入门内容为主更适合金融关系的打造。

5、实物产品是辅助支撑,更突出差异性,专属感,体验感。

6、配套的岗位考核体系,职责要求需要明确。

有人说“网红经济”不严肃,不符合金融服务的调性,这样的论断未免有些牵强,“严肃”不是金融服务的基本要求,“专业”才是。在足够专业的基础上,好玩有趣更好,不是吗?

希望未来的金融也不要以“穿西服戴领带”作为衡量专业性的标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401A0FZ5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