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在哪里?

大家好,我来说下我如何看待下一波互联网的红利。红利,是由需求到推广。

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很多产品迅速成长起来。我的一些朋友告诉我,当时他们在某些领域,随便开发一些应用,很快就能排到排行榜的前几位,获取大量用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整个市场的角度,用户使用的手机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这是一大波换机潮,用户在刚刚使用智能手机时,喜欢尝试各种应用,都想装来试试,所以获取用户的成本非常低。

也因此,很有公司都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原始积累。后来,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用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都降低了很多,变的更挑剔,产品需要更大的吸引力才能打动用户,相应的门槛就提升很多,通过手机应用来获取用户的成本就不断升高了。

智能手机换机这一波红利过去,是不是就没有红利了呢?当然不是。红利始终存在,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出现,有些是大的红利,有些是小的红利。这些年,每年都可以看到新的机会出现,一些企业在挖掘这一个个红利,取得了成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红利」呢?理解「红利」,可以从以下 3 个关键点来考虑。

第 1 个关键点,叫「需求流量池红利」。

互联网的流量都是在大大小小的池子当中。有一些池子很大,一个产品一旦在这个池子里,可以持续增长很久。有一些池子则比较小,只能满足产品短时间内的增长。

我有两位朋友,他们各自的产品在海外市场都有数千万的日活跃用户,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他们的池子分别是什么呢?国外用户有输入表情的痛点,瞄准这样的痛点,一位朋友推出的表情输入法产品获取了大量用户,每天都有上千万用户在使用,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积累。想象一下面对每天上千万人,即使是树一块广告牌,也会有很大的价值。这样的池子,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继续往其他池子延伸。

国外很多互联网条件还不够好的国家,无线网络覆盖还不是特别普及,用户看视频时,都希望离线下来,在没有网络时也能够看,所以另一位朋友推出了视频离线观看的产品,又在这些国家获取了大量用户。这样的产品,作为用户观看视频的入口,持续往其他池子拓展的可能性,同样不可以小视。

对于互联网产品,重要的有两端,一端是尽可能低的流量获取成本,另一端是尽可能高的资源整合效率。类似的流量池,都是在帮助我们累积低成本的流量。这些流量的出口,可能是直接的商业收入,例如广告,也可能是继续延伸到新的产品线当中,继续拓展池子。

在直播领域,流量成本在整个成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当外部的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时,有两种类型的产品有优势,一种是获得锚点、具备先发优势,占据用户在这个场景下的认知通道的产品,因为锚点的作用,转化率更高,流量获取成本相对低;另一种是自身拥有流量池红利,用户可以不断地从流量池转化的产品,例如陌生人社交产品,本身具备的社交功能,建立起了池塘,可以不断从池子获取部分流量,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我们抽象来看,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很多都是在挖掘自己的池子,而池子里的水,则是用户的时间、用户的注意力,以及用户的行为。我们在早期聚焦的是产品的设计、界面的设计、内容的设计,更长远和宏观的视角,可以归结到商业问题,成本问题。

所以,我们要挖掘流量池红利,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构建起流量池,然后继续纵深拓展新的流量池,将流量做的更大,或者在已有的流量池中做商业化,这本身就是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问题。

第 2 个关键点,叫「推广流量池红利」。

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概念,叫边际收益递减,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单位投入,带来的收益是逐渐减少的。对于流量池也是这样,一开始因为红利的存在,我们的收益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收益越来越小。

所以互联网公司有时候有「逐水草而居」的特点,需要不断变化,找到新的需求和人群,然后不断的延伸和拓展池塘。跟不上这种变化,等到池塘的边际收益减少到很小,就危险了。这本身也很正常,因为整个社会的环境、用户的需求,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

除了产品本身圈定的需求流量池之外,我们还得注意市场推广层面的流量池。各个渠道的用户的获取成本是不一样的。总有一些新的池塘会突然冒出来,具有更低的流量获取成本,还没有被竞争对手发现,这时如果占据这样的池塘,就有优势了。

有一段时间,微博里非常流行九宫格应用推荐,由一些微博大号发出来,一次推荐九个产品,再有很多号去转发,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看到。这样的推广途径,成本一次由几个产品分摊,平均下来,最便宜的时候,每一个用户的获取成本是 5 毛钱。要知道同一时间,其他各种广告渠道上的成本,要比这高很多。这里就有红利了,能够以如此低的成本获取这些用户,产品就有了优势。

当然,红利是会消失的,也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微博里能够以这个方式触及到的用户是有限的,过了一段时间,再用这样的方式,获取的用户就逐渐减少了,流量池被消耗了。最终分摊到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就从几毛钱变到了几块钱,然后更高。

这样的红利消失了怎么办?没关系,还会挖掘出新的来。例如对于一些产品来说,网红也是很好的推广流量池,一些基于网红的推广,在一段时间内也起到了效果。这样的流量池是不断出现的。它们的特点,就是在早期的时候成本会很低,然后边际收益递减,逐渐成本就提升上去。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阶段的流量池要求是不同的。从 0 到 1 的阶段,一个小的流量池就可以,重点在于验证,以及初级的积累和培养。而到了大规模获取用户的阶段,除了寻找一个个低成本的流量池外,稳定性也是重要的因素。产品往往需要寻找到一些稳定的流量渠道,我强调一下,稳定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计算出来投入多少成本,就可以稳定的获取多少流量,例如各种信息流广告,应用商店里的流量获取和优化等等。

所以,要寻找推广流量池,就要广泛的获取信息,在推广流量池的红利期,就迅速进入。越是早期,成本越低,然后边际收益会逐渐递减。而产品在大规模获取用户的阶段,还需要流量渠道的稳定性。

第 3 个关键点,叫「差异化的红利」。

你其实每天都在不断的接受着各种刺激。打折促销?明星绯闻?或者朋友圈的刷屏文章。这些都在争夺你注意力。

要想把用户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低成本的获取流量,差异化是重要的一点。人们之所以被吸引,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同」。在满世界都是的信息中,不同的信息,会更容易汇聚流量。

标题党就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红利。各种夸张的标题,总是会吸引用户进去看看。在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方式的确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已经讲过「边际收益递减」,这样的方式用多了,效果会持续下降。所以标题还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例如让用户有代入感的、有感情共鸣的,等等。

差异化的红利,有时候也是对创新者的奖励。走在最前面的,往往获得的红利最多。很多创新的产品,在一开始会获得很多额外的曝光资源,例如媒体的曝光。这样的曝光最终折算下来,仍然是低成本的流量。而后来者,则享受不到这一波红利。

对于很多需要用户互动和创造、积累的产品,早期的种子用户往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创新者在一开始做好了差异,将这些用户聚集起来,其他产品再想这样滚雪球就很难了。

差异化还有很多做法,例如,我们发现有时候把界面的设计做好也能够获得红利。当市场上大多数的产品界面都做的一般时,一个好看的外观,更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也能够吸引媒体和渠道的注意,这样就有很多免费的推广资源了。我把这叫做 Design-Drivern-Marketing。当然,我们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每一个差异化背后都有目的。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差异化的红利,通过适当的不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对于创新者,还可以通过媒体和渠道获取额外的低成本流量,PR 也就是公共关系也是重要的推广力量。

总结

红利始终存在,只是每个阶段的红利都是不同的,从需求到推广渠道,红利不断涌现。把握红利,能够让我们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流量、积累流量,在商业转化时获得更大的优势。产品问题、设计问题、运营问题,到了一定阶段,归结起来,是商业问题。我们是站在商业的角度在思考设计。

你可以试试做这些事:

首先,圈定需求流量池。用户的时间、用户的注意力,以及用户的行为,都是流量池中的水。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建立的流量池,可以为之后的变现引擎提供能源,也可以继续拓展纵深,圈定更大的流量。

其次,寻找推广流量池。在流量池被挖掘的早期,成本往往会很低,然后边际收益递减,成本就逐渐提升上去。推广流量池是持续出现的,我们要增加信息的获取渠道,随时留意和抓住机会。大规模获取用户时,流量渠道的稳定性也很重要,获取的用户规模要可预期。

最后,创造差异化的红利。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差异化,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创新者会有额外的奖励,媒体、渠道等都有机会获取低成本的流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610A0T6R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