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光明时评:豆瓣被“饭圈”盯上?影评生态还需真实空间

作者:孙岱

近日据媒体披露,豆瓣评分被“饭圈”和商业“水军”盯上了。据了解,“饭圈”会组织粉丝们在豆瓣大量创建账号,给各种书籍、电影、音乐打分和评论,把账号“养肥”以备给偶像作品打高分、刷好评。商业“水军”则在各个网络平台招募可兼职刷分的豆瓣用户,除了买卖账号,还有针对不同客户需求的刷分控评套餐。

为了应对豆瓣平台严格的审查机制,养号套路也不断升级。“养号”首先要假装路人,尽可能模仿真实用户的评价打分习惯,同时还要区别未上映/出版的作品。不久前,一位图书编辑发文称,其编辑的新书刚上架就有偶像粉丝在其新书评论中大量“注水”,许多评论均为复制粘贴。这类疑似养号行为引发了豆瓣官方的注意。针对前述现象,豆瓣回应媒体称,水军的群体行为特征很容易被算法发现,豆瓣评分的正常用户规模已经足够大到在统计意义上屏蔽水军可能造成的影响。

“养号”刷分控评现象的背后,是一条成熟畸形的产业链。在“流量才是王道”的当下,“豆瓣评分”因其评价的真实性和极具参考性而影响力备增,许多作品都以此作为受捧程度的一项指标。在大量高星好评的需求下,刷分控评的业务应需而生。“饭圈”公司往往默许甚至鼓励粉丝“为爱发电”,应援礼物、周边一个都不能少,极力将精神需求商品化;而大部分粉丝为了偶像也乐于奉献自己的真金白银,从而走上了弄虚作假的道路。

结果可想而知,此举激怒了豆瓣正常的用户们。也难怪网友吐槽:现在流量偶像的作品往往一言难尽,根据点赞和点评慕名去看,结果名不副实。这种“饭圈”刷分怪象弥漫至各个行业和平台,有人说,豆瓣已不是最后一块净土。

艺人们的商业变现能力往往比其艺术造诣更能吸引资金投入,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人们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会因作品被刻意的高分、差评被轻易带偏。“评分游戏”不可能轻易左右舆论市场、淹没真实用户的评价,更不可妄想掩盖作品“烂”的事实。

一个评价平台成为偶像资本运作产业链的一环,它的参考价值和真实性都会大打折扣。不加限制长此以往,可以预见的未来是真实用户不断减少,平台信誉消耗殆尽。高分评价和受众实际的感受呈现巨大反差,用户弃坑远离、平台随之凉凉,这是我们都不愿见到的。

人们常说“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粉丝需有清醒的认识,只有一时的数据流量而没有经得起考验的作品,任谁终究都会被淘汰。借助资本买来的流量总是过分短暂,不如将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用在原始积累,使其成为晋升的资本,方能在不断更迭的偶像森林中做一棵常青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314A07WR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