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澳亚集团携“独立牌”冲击港交所,原料奶生产商和乳企博弈是“合”是“分”?

在原料奶价格走低,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下,原料奶生产商澳亚集团的上市路多了一些不确定性。

近期,因今年3月递交的招股书失效,澳亚集团第二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澳亚集团主营业务为原料奶业务及肉牛业务,其中原料奶业务是公司的收入支柱,其营收每年都占到总营收的80%以上。

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澳亚集团营收分别为3.52亿美元、4.05亿美元、5.22亿美元及2.78亿美元;2019年、2020年、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分别为7463万美元、9908万美元、1.05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为2984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7%。

分析认为,澳亚集团的利润下滑主要是去年和今年国内的原料成本大幅上涨,而奶价下行所致。

在营收下滑、香港资本市场近期表现不佳的处境下,要怎么讲一个好故事?澳亚集团抛出了一张“独立牌”。在招股书中,澳亚集团强调不依赖主要股东作为客户来源,并将与更多优质下游品牌合作,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原料奶生产商。

原料奶生产商独立有多难?它们与下游乳企的关系是怎样的?未来合作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乳企现身股东行列,入股、收购原料奶生产商成常态

招股书显示,澳亚集团原料奶业务的客户包括蒙牛、光明、明治、君乐宝、新希望乳业、佳宝及卡士,及新兴乳制品品牌,如元气森林和简爱。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澳亚集团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业务总收入的81.0%、72.6%、65.7%及65.3%。这五大客户大部分都来自原料奶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主要股东中,也有乳企客户的身影。其中,明治中国持股25%,持股5%的Plutus Taurus(中国香港)是元气森林的控股子公司,持股5%的GGG Holdings(中国香港)则是新乳业(002946.SZ)的全资子公司。

图片来源:澳亚集团招股书

澳亚集团的丰富奶源的确对乳品企业颇有吸引力,尤其是在乳品行业扎根不久的新品牌。

澳亚集团在中国拥有十个奶牛牧场,其中7个牧场位于公司总部所在地山东,另有3个在我国黄金奶源地之一内蒙古。十个牧场总占地面积约为14657亩,过去三年,集团年产原料奶分别为56.54万吨、58.28吨和63.88吨。截至2022年6月30日,奶牛总存栏量为111424头,其中57383头为成母牛。

图片来源:澳亚集团招股书

实际上,纵观整个乳品产业,产业链下游的乳企入股甚至控股原料奶生产商的情况很常见。

根据奶牛养殖业杂志《荷斯坦》统计,2021年我国产奶量前十名的原料奶生产商累计贡献产量852万吨,约占全国商品奶产量的1/3;存栏奶牛合计约150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的27%左右。而这十大原料奶生产商中,有8家都有乳企持股,其中不乏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知名乳业品牌。

图:中国前十奶牛原料奶生产商概况及下游乳企持股情况

乳企纷纷入股上游原料奶生产商,是为了稳定、可靠的奶源。此前乳业界出现的三聚氰胺、塑化剂事件影响恶劣,自控奶源方便质量把控和追溯源头。此外,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政府部门也出台文件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然而,我国优质牧场资源有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牛奶(生鲜牛乳)产量为3683万吨。根据《荷斯坦》根据各省公报的统计,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宁夏、河南、新疆、辽宁、山西、陕西10个省份的产量占比超过8成。这些地方也大多分布在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北纬40°-50°附近。

此外,自建牧场对前期投入的要求也较高。如今“千头牧场”、“万头牧场”的规模是大势所趋,业内人士透露,一个“万头牧场”的建设成本在7-8亿左右。所以入股、收购对乳企来说似乎更加高效。

前面提到的十大原料奶生产商中,有5家都是乳企通过投资、收购方式持股的。最活跃的莫属蒙牛,2017年左右通过多次增持获得了现代牧业56.36%的股权,实现控股,2020年7月又认购了圣牧高科牧业母中国圣牧17.80%的股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另外,也有原料奶生产商是从乳企内部孵化而来,如优然牧业就是从伊利内部分拆出来的,乐源牧业、光明牧业则分别是君乐宝和光明乳业的子公司。

博弈数年,乳企与牧场的关系将走向何方?

对于整个乳制品行业而言,乳企入股原料奶生产商提高了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等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也推动了我国牧场运营集约化的进程。

多年前,我国奶牛养殖环节有着相当数量的散户,或中小牧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000头以上规模的大型牧场的奶牛只占全国奶牛总数的23.6%,但到2020年底这一数据则增长到43.5%左右。

从散户养殖到规模化养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原料奶的产量和质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中国奶牛的存栏量从840万头下降至615万头,但因为奶牛均单产能力从每年3.76吨上涨到了5.59吨,整体的产奶量不减反增。

那么,乳企的介入,原料奶生产商是否欢迎呢?实际上,过去十年上游原料奶生产商和下游乳企的博弈始终存在。

2013年,现代牧业尚未被蒙牛入主,在与下游乳企的较量中还很硬气。“蒙牛最近奶源很紧张,现在我们20%多的牛奶不卖给他们了,把他们紧张得天天找我们要奶”,彼时现代牧业集团副主席高丽娜在媒体采访时高调地说。

此前的三年,现代牧业集团每年销售给蒙牛的原料奶占集团总产量的比例都超过97%,意识到过度依赖大客户存在风险后,2013年,集团将这个数字下调到80%以下,并将向蒙牛的销售价格上调了16%左右。

然而2015年开始,国产原料奶不吃香了。一方面,前几年原料奶行情好引发了养牛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间,我国进口奶牛共计69.46万头,这一数字是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的1.67倍。很快出现了产能过剩,2016年原料奶价格跌到3块多钱一公斤都没人买。

没人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的奶更便宜。根据国际奶业经济学会的数据,2015年全球全年原奶平均价格只有1.85元/公斤,美国2.37元/公斤,新西兰1.65元/公斤。

但彼时国产原料奶已经没有降价空间了。我国奶牛养殖成本很高,国内饲料价格远高于海外,在此基础上,最受乳业欢迎的荷斯坦奶牛每年每头的养殖成本要3-4万元。一些走投无路的奶农甚至宰牛卖肉,因为卖肉比卖奶更合算。

在这波冲击下,国内50%的牧场陷入亏损,2014年-2019年,国内奶牛存栏数从857万头下降到471万头,不少中小牧场倒闭或像现代牧业一样卖身乳企。

原奶生产成本高、风险也大,对于原料奶生产商来说,与乳企联姻也许可以安稳度日,市场行情不好时有人托底,还能获得财务资助等帮助,对原料奶生产商来说不失为一条出路。

但原料奶生产商也始终需要警惕乳企话语权过度膨胀。对上游奶农来说,定价权可能被强势的乳企所掌控,出现“奶价一言堂”,导致奶农缺少利润空间。这种现象曾在2014年-2015年发生过,彼时乳制品企业风光无两,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牧场、寻找奶源,却苦了奶农,有业内人士当时公开指责乳企,“他们通过设置严苛的收购门槛划定牛奶价格级别,明里提级暗里压价,手段种种。我们牛奶产得多了,刀就立刻向我们割来。”

澳亚集团此次就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出了“独立性”。

股东是股东,客户是客户,招股书中,澳亚集团特意强调并不依赖主要股东作为客户来源;另一方面,在其股东中,并没有伊利、蒙牛这样的强势品牌,反而更多是简爱、元气森林这样的新兴品牌,澳亚集团招股书中写道“与更多优质下游品牌合作,集团将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原料奶生产商”,更加多元的客户也是保障原料奶企业实现“独立”的一个前提。

如今原料奶价格再次回落,而饲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导致多家上游企业毛利率下滑。业内再次担忧新一轮原料奶的下行周期已至。分析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的原奶供应依然偏紧,同时,造成上游牧场“缺奶-涨价-养牛-过剩-杀牛-缺奶”的周期性的核心是上下游脱节,业内仍要探索集团化和上下游联动的机制,保证上游、下游企业都有利润空间才能解决问题。

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6288327.html?rss=qcloud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