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类能实现大脑编程吗?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这场活动探索答案

11月26日上午,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将延续“开放、信任、合作”主题,持续开展三天。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论坛设置主论坛、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以及16场分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分论坛议题丰富,300余位国内外嘉宾将围绕气候变化、生物科技、种质资源、元宇宙、“双碳”驱动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进行思维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在26日下午举行的“NexTus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日”活动上,来自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医药等领域的20位青年创新者代表,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良好健康与福祉(SDG 3)、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 7)、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SDG 9)、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SDG 17),设置具体主题进行了创新成果的分享和科学探讨。

▲“NexTus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日”活动

关键词:mRNA技术

一种有望战胜各种疾病的通用型创新疗法

现场,mRNA技术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据了解,在全球知名科技评论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21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名单中,mRNA疫苗荣登榜首。此外,全球各制药巨头也竞相在mRNA疫苗领域布局了相关的产品管线。

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斯津生物”)研发团队在mRNA药物领域潜心攻关近10年,并取得了关键核心底层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专利壁垒,在mRNA序列和递送系统等方面已经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威斯津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和常务副总经理宋相容向记者介绍,mRNA被称作信使RNA,是基因和遗传信息的重要传递者。mRNA药物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蛋白质来预防疾病或治疗。由于mRNA是一种长的呈丝线的核酸大分子,很容易发生断裂,所以mRNA在传输中需要合适的递送系统(可称为:纳米胶囊)去保护它不受破坏,从而保证mRNA药物能够有效稳定地发挥功效。

宋相容对记者说,“目前我们的递送技术达到了全球先进水平。”威斯津生物将以新冠mRNA疫苗作为mRNA药物平台技术的突破关键,目前这款疫苗正在中国、墨西哥和菲律宾同步申请临床试验。

▲宋相容分享mRNA技术

为什么说mRNA技术是一种有望战胜各种疾病的通用型创新疗法?宋相容解释,因为mRNA可以编码任何蛋白质,身体的很多疾病都和蛋白质息息相关,所以该项技术可以通过编码不同的蛋白质去治疗不同的疾病,比如肿瘤、罕见病、肥胖、衰老、艾滋病等。其中,mRNA疫苗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上已经显现出了比传统疗法更明显的效果。不仅如此,mRNA技术的前瞻性还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力量。近期,威斯津生物已经获得数千万的投资,成都本土的地方基金还将继续增资,助力新冠mRNA疫苗和抗癌mRNA药物的研发。

关键词:脑机接口技术

未来或可实现大脑编程,输入信号进行调节

如今现代科学可以读取大脑中的信息,比如借助脑电图、脑磁图、磁共振成像等技术,逐步解码大脑是如何产生与控制思维、情绪、行为和感觉的。在此基础上,借助脑机接口技术,甚至还可以把大脑里的信号解码、翻译成文字、图像、声音或机械手的动作。那么可以给大脑编程,把信息输送回大脑吗?

“是的,这并不是科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确实可以做到。”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耿馨佚在活动中进行了题为《脑机交互神经调控:从读脑到血脑的大脑编程》的演讲。她表示,现在可以利用声光电磁这样的物理刺激,以及人类的感知觉等信息,把需要调整的东西重新输送回大脑里面,“若是能搭建起‘读脑’和‘写脑’交互的关系,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控制大脑的功能,调节大脑的异常。”

耿馨佚向记者举例称,比如一个脊髓损伤的病人,他可能下肢截瘫了,结构上脊髓可以长回去,但是它的功能无法恢复。怎么办?现在有技术可以采集到前一段有神经反应的脊髓信号,对这个信号进行翻译,转化成下一段已经神经受损的脊髓能够理解的信号,给脊髓损伤的位置搭一个桥,把神经电信号传递过去,然后可能就可以帮助他重新行走。大脑也是同样的,如果能把某种信号重新打到这个大脑里面去,进行一定的刺激,然后也可以让大脑重新恢复某些功能。

▲耿馨佚发表演讲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样的治疗方法效果也是因病而异的,比如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有70%或者80%的改善效率,治疗肌张力障碍改善效率可能在40%到50%左右,治疗疼痛的改善效率可能更低,在30%到40%左右,“这个并不是开关,马上就能治好,而且个体间巨大的差异性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未来将如何突破这项脑机交互神经调控技术?耿馨佚认为,目前这项技术最前沿的就是它的交互性,既能读脑又能写脑,但是这项技术的突破有三大难点。首先是设备,必须有足够先进的硬件软件把信号收集起来和输入进去;其次就是算法,目前耿馨佚所在的研究机构正在利用数字孪生大脑去生成一些仿真的数据、算法的开发与研制;此外,还有临床实验面临的临床案例选择、实验成本等多重挑战。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胥婷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于曼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127A040O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