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金融觀察/全球科技投資布局分化\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

  圖:為應對全球科技競爭,少數發達國家大搞保護主義,導致跨國科技產業鏈受到破壞。

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湧,全球科技競爭加劇,以光電晶片、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太等為代表的硬科技主導了全球大變革,也成為了大國競爭的關鍵。《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1)》研究指出,世界科技創新格局呈現美、亞、歐三分天下的局面,歐洲、北美、東亞三大區域佔全球研發支出比例近95%。當前,硬科技的發展仍是大國競爭的重要戰略,特別是在大國博弈加劇、科技革命轉向新賽道的變遷時期,硬科技的競爭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和新的挑戰。為應對全球科技競爭,少數發達國家大搞「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出台高科技出口限制政策,同時實施大量的科技和貿易等制裁政策,導致跨國科技產業鏈受到破壞,嚴重阻礙全球科技進步和創新。

儘管過去兩年全球疫情蔓延、俄烏衝突局勢緊張和大國貨幣政策收緊等導致全球經濟復甦增長緩慢,但全球科技產業投資卻十分活躍,2021年全球科技融資規模達6750億美元,較2020年翻了一番,其中近89%流入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地區、美國和以倫敦為核心的歐洲各地。預計2023年全球高科技前沿領域投資規模將繼續擴大,主要科技大國將加大實施中長期投資計劃,主權財富基金、風險投資機構也將加大科技產業投資力度。此外,因大國博弈、地緣政治以及全球產業鏈重構等一系列影響,預計全球科技投資布局可能出現分化,將對前沿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和跨國科技企業帶來深遠影響。

一、全球科技三大發展趨勢

一是前沿科技仍以發達國家主導。發達國家擁有科技創新先發優勢,全球領先科技企業大部分分布在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除中國外,大部分新興國家科技競爭實力偏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CO)發布的2022年版《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成為引領全球創新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全球創新科技群百強名單中國、美國各上榜21個,德國、日本分別上榜10個和5個。但是,從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全球佔比來看,發達國家的專利申請數量全球比重卻在持續下降。根據WIPCO統計數據,2000年至2021年美國、德國、英國分布從40.8%、13.5%、5.2%分別下降至21.4%、6.2%、2.1%,同期後發國家中國、日本、韓國的PCT專利申請量全球比重卻分別上升至25.1%、18.1%、7.5%。預計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科技競爭力將逐漸增強,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將可能發生新的變化,但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層面,發達國家仍佔主導,短期內這一格局將很難改變。

二是傳統科技巨頭加快轉型投資。21世紀初以來,傳統科技巨頭憑藉全球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合作分工優勢,極大地提升了自身實力,互聯網科技、晶片半導體、生物醫藥、先進機械裝備等科技行業表現突出,前沿科技成為最活躍的投資領域之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科技行業上市融資(IPO)數量共計有611宗,籌資達1475億美元,佔全年IPO規模約32.5%。此外,全球科技企業的市值表現突出,特別是科技巨頭擁有較高的估值,吸引了大量投資,2022年3月全球上市企業百強中科技企業的佔比近20%,市值高達12萬億美元左右,佔比達34%。同時應看到,全球科技巨頭需要面臨新的形勢變化,例如緊縮政策的負面影響以及因疫情和地緣政治而產生的供給衝擊,已經影響到科技行業的投資信心,科技板塊市值下滑、股價下挫以及外部風險加劇,促使傳統科技巨頭加快轉型,改革重組、投資版圖重構將成為科技行業轉變的主要趨勢,預計2023年這一進程將加快。

三是新興科技力量加速崛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數位化、智能製造以及綠色低碳、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加快崛起。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發布的最新《全球人工智慧支出指南》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人工智慧IT總投資規模為929.5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增至3014.3億美元,五年複合增長率(CAGR)約為26.5%。隨着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和應用不斷面世,傳統的互聯網科技行業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產業數位化進程明顯加快,融入到先進製造、新材料等行業,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30年有望達到1600億到2600億美元。反觀傳統化石燃料、燃油車等將迎來新的挑戰,綠色低碳發展催生了全球新能源投資熱潮。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發布的《2022年能源轉型投資趨勢》年度投資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規模達7550億美元,創下新紀錄。預計2023年全球能源投資還將擴大,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將有望成為新的科技力量。

二、全球科技競爭進一步加快

其一,發達國家回歸前沿科技產業政策。為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發達國家爭相宣布了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戰略投資計劃,實施新的產業政策,促進科技產業回歸和製造業回流本土。2022年美國相繼推出《晶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用以推動美國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其中《晶片和科學法案》將向美國晶片製造商提供527億美元資金建廠生產等,資助超過2000億美元預算用以「研究與創新」,而《通脹削減法案》則為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等行業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補貼,多數補貼優惠的前提條件是投資設廠必須在美國本土及北美地區。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晶片行業研發投入達到805億美元,佔全球比重達55.8%。但是,過去十年,美國本土之外的晶片製造產能平均增速是美國的五倍。歐盟方面2022年陸續通過了《數字市場法》和清潔能源計劃,發布《戰略研究和行業議程(SRIA)》,涉及量子通信重點領域,同時計劃投資450億歐元重振歐盟半導體產業。預計2023年發達國家的前沿科技戰略將出台配套的產業政策,圍繞先進製造、新科技以及清潔能源投資計劃將加快落地。但是,未來能否真正推動顛覆性科技創新卻存在未知數,科技產業政策明顯帶有排他性和歧視性特質,缺乏包容性和開發性的科技創新政策將會對傳統的全球科技產業鏈分工體系造成分割和扭曲。

其二,新興大國加快科技前沿投資布局。當前,新興大國面臨的科技競爭壓力劇增,科技自主創新更加緊迫。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了持續的增長潛力,綜合科技競爭實力加快增長,堅定推進科技自主創新。統計顯示,2016年至2021年間中國研發支出年均增長12.3%,2021年的研發投入約合4410億美元,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升至2.44%。中國聚焦前沿科技,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既重視基礎研究,同時加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國際科技合作,形成了開放、合作以及自主的包容性科技創新發展模式。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科技投資機構主投方向,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佔比分別為61%、41%、34%。為促進本國科技創新,印度加快了前沿科技投資,2021年7月發布《2021-2025年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知識驅動生物經濟》,圍繞生物技術提出9項關鍵戰略、10個關鍵任務。此外,印度還計劃投資100億美元用以建設晶圓製造廠,並吸引100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FDI),到2026年成為合同價值3000億美元的電子製造中心。印尼、越南等新興國家也推出了產業升級計劃,印尼計劃未來5年重點投資資訊通信技術等基礎設施領域,預計總投資將達到GDP的2.5%,越南發布了《至2030年科技與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30年躋身全球中等科技水準的目標。

三、全球科技競爭與創新發展

一方面,跨國科技投資可能加劇分化。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特別是前沿科技創新具有很強的競爭特徵,不僅構成了比較強烈的大國博弈成分,意識形態等廣泛介入到科技創新領域,而且科技貿易、科技投資的歧視性、排他性政策取向更為突出。跨國科技企業需要面對新的地緣環境,避免因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科技制裁等引發的投資風險,適應不斷變化的國別政策和跨國投資法律風險。過去五年來,跨國科技投資遭遇了貿易戰、全球新冠疫情以及俄烏衝突等一系列外部風險挑戰,科技行業的併購投資、跨境投資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撓和破壞。達信(Marsh)近期發布的《2022年高科技行業風險調研報告》顯示,有58%的受訪者將流行病列為主要風險,54%的亞洲高科技公司比全球同行(40%)更關注監管合規風險。預計全球科技產業鏈將加快重構,跨國科技投資生態將更趨複雜,科技企業和投資機構需要重新審視未來發展願景,適應新的變化。

另一方面,前沿科技創新突破難度將更大。300年來,人類社會三次科技革命取得突出成就,源於過去數百年來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基礎科學理論創新,以及高效能的科技成果轉化,驅動全要素生產率(TFP)大幅躍升。但是,20世紀初以來,人類科技進步並未取得顛覆性的創新成果。研究發現,科技創新增長率在1920年左右見頂,之後開始出現下降,20世紀60年代後TFP同樣在下降,顯示創新活力有所衰落。根據WIPCO的統計數據,2018年後,美國的半導體PCT專利申請量增速在逐漸下降,韓國的半導體PCT專利申請量增幅也在收窄。現階段,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加劇致使國際科技合作增添不確定性,加上科技產業投資的逐利性增強,基礎科學研究尚難取得更大突破。同時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物製藥等前沿科技還面臨社會倫理、數據安全以及隱私保護等問題。對此,各方應重點關注潛在的科技治理風險,將其納入科技創新範疇。

四、未來前景展望

全球科技競爭加劇除了科技本身的創新難度加大之外,大國博弈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也是促使全球科技投資擴大的重要驅動因素,而隨着高科技產業的門檻越來越高,主要科技強國的競爭就成為了全球科技前沿發展的新態勢。埃德蒙·費爾普斯等(2021)研究發現,自20世紀70年代後,TFP增長在全球範圍內普遍放緩,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的IT革命時期,自主創新的表現差強人意,遠低於20世紀50-60年代的水準,證明了普遍被認為是經濟增長引擎的IT行業和技術並未體現更為強勁的創新活力。顛覆性創新的難度越來越大。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主要科技強國均在力圖強化本國的科技創新實力,但科技研發供給和市場需求的割裂可能會制約前沿科技的應用,反過來會制約科技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造成市場供需失衡,最終也會損害全球科技創新進程,並不利於全球科技進步。同時,因政策收緊、地緣政治影響,科技企業的盈利空間有所收窄,過去12個月納斯達克科技行業投資者的損失超過7萬億美元。展望2023年全球科技發展驅使,預期科技行業的盈利水準將得到修復,但全球科技競爭壓力可能並不會減少。對此,跨國科技企業、投資機構不僅需要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制定中長期計劃,增強發展韌勁,關注基礎研發,而且應聚焦綠色低碳、科技倫理以及數據隱私等問題,形成彈性的、安全可控的科技產業鏈。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226A00IR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