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推式供应链的优劣势简析

推式供应链的优劣势简析

在上周的文章中,晓闲向大家介绍了推式供应链的使用方法,不过,尚有一个疑问没有回答,那就是推式供应链有什么优缺点。

今天的文章主题就是来谈一谈推式供应链的优劣势。

1.优势展示

正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或者供应链上下游中,采用推式供应链模式这一模式的企业或者组织可以以非常高的效率制定出相应的库存备货策略并以较高的效率获得相应的原辅料或者产品,进而保障了下游需求部门或者需求企业的供应需求。

因此,推式供应链最大的优势在于2个方面:供应效率和供应的规模效应。

总的来说,采用推式供应链将是一种保障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手段。

A.供应效率

由于库存的供应决策来自于上游,上游往往并不会等到下游客户发出订单指令之后进行生产,而是根据自身规划而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因此,上游企业可以非常快速地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采用足够的批量采购或者批量生产的模式。

结果,下游部门或者下游客户需要的原料或者产品将会以最快的速度交付掉。

比如,某企业一次性采购100吨原料A时,这100吨原料的交付周期可以最短缩短为1-3天,但是,如果分批次采购100吨原料A且每次采购量仅为3吨时,那么,整个交付周期将会增加到最长100天。

而如果上游企业等待下游客户的订单时,整个备货周期可能会变得非常长。

在这种模式之下,下游企业需要先确认自身的需求,确定需求毕竟需要时间,随后才能将自身需求以采购订单的形式转移到供应方那边,而上游供应商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备货同样需要时间,另外,如果该企业还没有原料的话,整个周期将会非常漫长。

相比于上游企业主动备货(即推式供应链模式),企业等待下游企业的订单的过程会无形中延长上下游两家企业之间的订货交付周期,甚至会大幅延长整个交付周期。

当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采用了等待下游客户的订单这一模式时,整个产业链都将付出额外的时间成本以等待产业链上游供应产品,整个产业链的交付周期将会大幅延长。

因此,对于追求非常高的交付效率的产业,以推式供应链作为应对手段,可以提高产品的交付效率,对于产业链而言是有益处的。

B.规模效应

由于供应链的上游或者前端可以自主决策采购或者供应物资,因此,从理性的角度看,他们将会有更倾向于供应足够多的产品或原料,自然而言地,上游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也能提前准备好。

鉴于上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对下游客户的需求预测而制定生产计划,那么,规模效应就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简单的说,推式供应链最大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在推式供应链模式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的规模效应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常情况下,在制造业中,单次采购原料或者生产产品时,批量越大,规模效应也就越强,往往单批次的原料或者产品分摊的成本也就越低,当然,这里的成本并不涉及到库存或者资金成本。

比如公司要采购一批原料A时,一次买3吨桶装货的采购单价一般会高于一次采购100吨桶装货的采购单价,至少前者的物流运输单价是明显高于后一种情况的。

由于企业自身选择来制定生产计划,那么,每个月每类产品生产多少,每种产品生产多少,每种原料备多少库存,这些问题就变成了生产计划的一个核心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平衡原料采购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等因素,但不论何种情况下,企业都会尽量让每一批次的生产计划都变得对自身有利,也就是让生产总成本最低,另外,在采购原料时,企业也会考虑将原料的成本保持在较低的状态。

这样的描述有些过于模糊,这里需要补充解释一下。

假设通过分析,某企业判断A产品的月度销量为1万吨,A产品需要使用X、Y和Z这3种原料,且3种原料的配比分别为20%、40%、40%,也就是说X、Y和Z这3种原料的月度用量应当为2000、4000、4000吨。

原料损耗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没有考虑原料的损耗问题。

在这个场景下,企业有下面几个问题要解决。

产品A的每月的总产量定为多少?

产品A的每个批次的生产量定为多少?

X、Y和Z这3种原料的月采购总量定为多少?

X、Y和Z这3种原料每个批次的采购量定为多少?

问题1和问题3比较好解答,对于企业来说,不留多余库存是最有利的经营决策,当然,在权衡之时,企业还需要考虑一下保持多少的产品A库存以及X、Y和Z原料库存,如保持适度的安全库存,不过安全库存还是应当尽量少一些,因此,我们要关注的问题还是问题2和问题4。

对于问题2,其答案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生产线规模大小(班产量大小)、生产线产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产成品库存规模等等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评估,这里不作过多介绍。

而对于问题4,其答案同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需求量、原料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等)、原料单次交付批量规模、原料交付周期等因素。

这里仅用原料X作为分析案例说明。

假设产品A日产量为400吨,即原料X的日需求量为80吨,原料X的最低采购批量为30吨,原料X的最短交付周期为3天,那么,企业需要每3天获得至少240吨原料X,这里不考虑安全库存以及交付延期问题

关于这240吨原料X,有2种比较有效的交付方式:一次性交付240吨,或者每天交付80吨并用3天交付完。

综合考虑下,每天交付80吨并用3天交付完是更好的选择。

一次性交付240吨,会增加公司的库存成本,最高库存量将达到240吨;

而后者会保证原料库存稳定在80吨,大幅降低了公司的原料库存成本,且由于原料能够每天按时供应,因此,这种策略对采购方而言是更有利的模式,对比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集中交付模式下的原料X库存变动表‘

表2 分散交付模式下的原料X库存变动表’

当然,推式供应链要想体现出其内在优势,这里有2个前提。

前提一:集中批量采购或者生产的东西是相同或者相似的,而非完全不相关的定制品

如果集中采购的原料有100种,看似集中采购,但是,单个品种的规模其实很小,其规模效应的成果依然会受到很大限制。

这一点对于配料采购以及定制品生产企业的采购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前提二:集中批量采购或者生产的东西的成本不是阶段性的价格高点

当原料价格处于历史最高点时,大批量采购原料就会导致采购成本大幅提高。

以冷轧钢卷采购为例,如果钢桶生产商选择在冷轧卷价格最高点(2021年7月前后)附近推行大批量集中采购,就可能会导致企业遭受非常大的损失。

2.劣势描述

推式供应链的优势非常突出。

不过,在晓闲看来,推式供应链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的,其弊端值得我们警惕。

推式供应链的最大弊端在于强化产业链上上下游的牛鞭效应,造成供应链的扭曲。

随着整个产业链的繁杂和复杂,整个产业链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比较迟缓,甚至会导致产业链信息传递过期的情况。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当其中的部分环节或者整个产业链都采用推式供应链这种模式时,非常容易出现的是情形是供需不匹配,也就是出现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很多行业中,下游的需求容易发生变化,尤其是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

由于上游采用了推式供应链,原本上游备的原料恰好可以满足下游的需求,在理想的情况下,产业链中不容易出现太多过剩库存。

但是,当下游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比如需求大幅萎缩,这样的变化会向上游传递,但是整个传递过程都需要时间,就出现了上游的过剩情况,此时,上游企业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削减生产量以及库存量,结果就是产业链中过剩库存的产生并持续较长时间,也就是长时间的供大于求。

另外,在下游需求扩张的行业中,推式供应链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就会上游的供不应求,且这一状况要持续较长时间。

随着产业链的延长以及产品交付周期较长的影响,推式供应链将会强化供需不匹配的程度,进而导致行业内进入短周期甚至中长周期的供需失衡的局面。

因此,推式供应链最大的弊端在于强化供需失衡的状态,并延长供需失衡的周期。

推式供应链的副作用在周期性行业以及扩产周期长的行业(如半导体行业、光伏行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为了让大家了解推式供应链的弊端问题,晓闲以生猪养殖行业这个周期性行业为例说明。

生猪养殖行业是的周期性非常强,过去的生猪养殖周期以4年为一个周期。

不过,晓闲判断未来的生猪周期大概率可能会大幅延长,而导致其周期性大为减弱。

当然,从目前的供需情况看,最近几年的生猪周期似乎会有所缩短。

这里的生猪养殖周期是指在4年内生猪价格会出现一个完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同时,生猪的产能也会在4年中出现最高峰和最低峰。

另外,生猪行业的产能扩张周期是比较漫长的。

从目前的行业来看,生猪行业的产能扩张主要影响因素是以下4个方面:能繁母猪规模扩张、生猪成长周期、养殖场的扩张和猪种培育技术。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生猪成长周期几乎是固定的,基本上维持在3-6个月的周期。

而目前中国的猪种培育技术相对落后,国内仅有少数生猪企业具备了良种猪种,而多数企业要么使用落后猪种,要么采取进口或者外购的模式,在现阶段,猪种培育技术也不能改变产业链内产能扩张的格局。

而能繁母猪规模和养殖场的扩张可能是当下的主导因素,前者靠企业扩大优良母猪规模,依赖资金规模,后者则不仅依赖资金规模,而且还依赖政府批准,目前来看,这2个因素是行业内产能扩张的主导因素。

由于推式供应链的本质是供应链的信息传递由上游向下游传递,同时,上游并不根据具体的下游需求而进行生产或者备货,生猪养殖产业特性与此非常贴切。

虽然生猪价格的高低会影响生猪养殖企业的产能扩张程度,但是,在过去的每一轮生猪周期中,各个生猪养殖企业并不是根据市场调研去判断该养多少头猪,而是会根据自身的产能规划而选择去扩张产能,企业试图挤掉竞争对手。

结果,各大生猪企业以自身的产能规划而投放市场,而由于生猪养殖周期持续180天左右,且产能扩张速度很慢,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的扩张速度是弱于下游需求的变化的以及生猪价格的变化速度的。

以2019年生猪价格为例,由于国家的环保政策,开始限制国内不达标的生猪养殖厂,同时伴随2018年席卷而来的非洲猪瘟,导致国内的生猪产能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大减20%。生猪产能的暴跌带来的影响是国内的生猪价格的暴涨,进而带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在2019年年底的那个春节前后,国内的猪肉价格达到了每斤40块钱的历史高位。

中国人过去几年每年要消费的猪肉量高达5000-6000万吨,换算到生猪量为6亿头左右,而生猪产能暴跌20%,这意味着国内生猪的缺口高达1亿头左右,这样的巨大缺口在短期内是无法被弥补的,形成巨大的供不应求状况。

由于产能缺口天然无法被弥补,最终只能通过价格暴涨类弥补价格缺口,以限制消费量而产生供需平衡。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是所有生猪养殖企业最辉煌的岁月,各大企业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历史最好业绩,以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为例,其对外披露的净利率数据最高时,曾经高达60%,这样的净利率数据基本上超过了全球99.99%的企业的平均业绩数据。

与此同时,在这一段时期,各大生猪养殖企业开始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扩产能,从2020年开始大幅扩张产能,参考图1数据。

图1 各大猪企年投资规模图

从图1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各大生猪养殖企业均在2019年和2020年大幅扩张了产能,且2021年产能投资规模也非常高。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生猪价格在2020年初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开始了一路缓慢下跌,到2021年1月份时保持在比较高的价格水平,但是,这一价格水平却在去年10月份达到了阶段性低点。

在2021年的下半年,由于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生猪价格突破众多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线,结果,国内龙头猪企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牧原股份从2021年3季度开始小规模亏损,新希望从二季度开始大幅亏损,其他猪企也是类似情景。

图2 猪肉批发价格

备注:以上数据来自于农业农村部网站

对于生猪养殖企业而言,它们往往无法根据市场情况做决策,结果导致了自身的阶段性亏损,当行业处于周期波峰或波谷时,企业无法预测周期波谷或者周期波峰何时到来,而同时企业已经投产的产能又不能轻易退出市场。

因此,对于猪企来说,往往是行业处于低谷之时,企业开始进入产能加速扩张的阶段,而当行业开始进入到下行周期时,企业开始减少产能扩张的步伐,但原有产能会延后产生效果,结果就是周期低谷加速到来。

生猪企业目前面临这样的局面,其中的问题就在于生猪养殖企业采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一种推式供应链,当行业供需格局发生变化时,企业无法第一时间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必须遭受需求变化的副作用。

由于各种问题,生猪企业的新增产能极难退出市场,且企业很难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而制定合理的产能扩张计划,企业被动采用了推式供应链模式(生猪企业的无奈之举),当行业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处境变化非常大。

所以说,推式供应链适合的往往是供需比较稳定的行业,而生猪行业并不属于这样的供需稳定的行业,目前生猪行业是一个需求相对稳定(不增长但也基本不会减少)但供应不稳定(因外界因素干扰,容易过剩或者不足)的行业。

关于生猪养殖行业,以后再详细聊。

关于推式供应链,今天的文章就聊到这里,在后面的文章中,晓闲将会介绍其他的供应链模式,请大家继续关注后续的文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121A05XE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