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木马是一种恶意程序,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入侵目标系统
漏洞利用
- 挖矿木马会寻找目标系统(如计算机、服务器等)存在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存在于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者网络服务中。例如,常见的有未及时更新的软件中存在的缓冲区溢出漏洞、SQL注入漏洞等。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将挖矿木马的初始代码注入到目标系统中。
恶意软件传播
- 通过网络钓鱼、恶意广告、捆绑软件等途径进行传播。网络钓鱼是指发送看似合法的电子邮件或消息,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包含挖矿木马的附件。恶意广告则是在一些合法网站上展示恶意广告内容,当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时,就可能下载挖矿木马。捆绑软件是指将挖矿木马与其他正常软件捆绑在一起,在用户安装正常软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安装了挖矿木马。
二、在目标系统中隐藏自身
进程隐藏
- 挖矿木马会采用多种手段隐藏自己的进程。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修改进程列表的显示方式,通过挂钩系统函数,使得在任务管理器或者系统监控工具中无法正常显示挖矿进程。例如,它可能会将自己伪装成系统正常进程的子进程,或者修改进程名称,使其看起来像是正常的系统进程,如将挖矿进程名称伪装成“svchost.exe”(这是Windows系统中常见的系统服务进程名称)。
文件隐藏
- 在文件系统中隐藏自身的可执行文件和相关配置文件。它可能会将文件存储在隐蔽的系统目录下,或者利用文件加密技术,使文件在常规的文件浏览中不被发现。同时,挖矿木马还可能修改文件的属性,如将文件设置为隐藏属性,并且禁止用户通过常规的文件属性设置来查看隐藏文件。
三、利用系统资源进行挖矿运算
CPU资源利用
- 挖矿木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目标系统的计算资源进行加密货币(如比特币、门罗币等)的挖掘。它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通过运行特定的挖矿算法(如工作量证明算法等)来进行计算。挖矿木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计算任务,以充分利用CPU的空闲时间片,使得CPU长时间处于高负载状态,严重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系统响应变慢、应用程序卡顿等问题。
GPU资源利用(如果存在)
- 对于一些支持GPU(图形处理单元)计算的系统,挖矿木马也会尝试利用GPU资源进行挖矿。由于GPU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相比CPU在某些挖矿算法上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计算。挖矿木马会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可用的GPU设备,如果存在,就会将部分或大部分挖矿任务分配给GPU进行运算,这同样会导致GPU资源被过度占用,影响图形处理相关的正常应用,如游戏、视频渲染等。
网络资源利用
- 挖矿木马需要与矿池(加密货币挖掘的计算资源共享平台)进行通信,将计算结果上传到矿池,并从矿池获取新的计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占用网络带宽,大量的挖矿数据传输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网络通信,如导致网页加载缓慢、在线游戏延迟增加等。
四、维持自身存在和持续挖矿
自启动设置
- 挖矿木马会在目标系统中设置自启动项,以确保每次系统重启后都能够自动运行。在Windows系统中,它可能会修改注册表中的自启动键值,将挖矿木马的可执行文件路径添加到注册表的启动项中。在Linux系统中,它可能会修改系统的启动脚本或者使用systemd等服务管理工具来设置自启动。
更新与升级
- 为了逃避检测和保持高效的挖矿能力,挖矿木马会定期从控制服务器(由攻击者控制)下载更新版本。这些更新可能包括优化挖矿算法以提高挖矿效率、改进隐藏技术以躲避杀毒软件的检测、修复自身存在的漏洞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