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修复的合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涵盖了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政策等内容:
及时修复
- 要求:合规标准通常要求在发现漏洞后,按照漏洞的风险等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复。
- 例如:等保2.0要求高危漏洞24小时内修复,中危漏洞72小时内修复。
- PCI DSS要求关键漏洞一个月内修复。
完善的漏洞管理流程
- 要求:建立完整的漏洞管理流程,包括漏洞的发现、评估、修复、验证和关闭等环节,并形成文档记录。
- ISO/IEC 27001、等保2.0等均有相关要求。
修复记录与审计
- 要求:对漏洞的发现、修复、验证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后续审计和追溯。
- 等保2.0、SOX法案等要求对关键系统变更有审计追踪。
变更管理
- 要求:漏洞修复涉及系统变更时,需遵循变更管理流程,评估对业务的影响,获得相关审批。
- ITIL、ISO/IEC 20000等标准有明确要求。
修复验证与安全测试
- 要求:修复后需进行安全测试和回归测试,确保漏洞已被彻底修复且未引入新问题。
- 等保2.0、ISO/IEC 27001等均有相关要求。
通知与报告
- 要求:对于重大或影响范围广的漏洞,需及时向监管部门、合作伙伴或用户通报。
- GDPR要求72小时内向监管机构报告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 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需及时上报重大安全事件。
第三方组件和供应链管理
- 要求:对第三方软件、开源组件等的漏洞也需纳入管理和修复范围。
- NIST SP 800-53、等保2.0等均有相关要求。
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
- 要求: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评估,持续改进漏洞管理和修复流程。
- ISO/IEC 27001、等保2.0等均要求定期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