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修复的自动化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使用自动化漏洞扫描工具(如 Nessus、OpenVAS、Qualys、AWVS、Burp Suite 等)定期扫描系统、应用和网络,自动发现已知漏洞。
集成CI/CD流水线中的安全扫描插件,实现开发、测试、上线各阶段的自动化漏洞检测。
利用补丁管理系统(如 Microsoft WSUS、SCCM、Linux的YUM/apt自动更新、第三方补丁管理平台)自动检测、下载并分发安全补丁,实现批量自动化修复。
支持定时、策略化推送补丁,减少人工干预。
通过自动化脚本(如 Ansible、Puppet、Chef、SaltStack 等)批量执行安全加固操作,如关闭不必要端口、修改弱密码、调整权限等。
利用基线检查工具(如 Lynis、CIS-CAT)自动检测并修复配置弱点。
在漏洞修复后,自动运行安全测试用例和回归测试脚本,验证修复效果,确保漏洞已消除且业务功能正常。
集成威胁情报平台,自动获取最新漏洞信息,并与资产管理系统联动,自动识别受影响资产并生成修复任务。
利用SOAR(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平台,实现漏洞发现、工单分发、修复跟踪、验证闭环的自动化流程。
使用容器安全平台(如 Anchore、Clair、Trivy 等)自动扫描容器镜像中的漏洞,并自动重建、替换存在漏洞的镜像。
利用依赖管理工具(如 npm audit、pip-audit、Snyk、Dependabot 等)自动检测和修复第三方库和组件中的已知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