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安全审计日志的保存时长需结合地域法规、行业要求及系统等级综合确定,以下是核心结论及具体要求:
一、核心结论
数据库安全审计日志的最低保存期限以6个月为基准(覆盖多数通用法规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金融、医疗等特殊行业需延长至1年以上,医疗行业甚至需保留6年。
二、具体法规与行业标准要求
1. 中国大陆地区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施行): 要求运营者留存网络日志(含数据库审计日志)不少于6个月,用于网络安全事件追溯。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等保2.0):
- 二级系统:审计日志需留存6个月;
- 三级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需留存1年以上,且需防篡改存储(如加密、区块链存证)。
-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信部24号令): 电信业务经营者需留存用户访问日志(含数据库操作日志)不少于6个月,且不得删除、修改。
2. 国际法规与行业标准
- HIPAA(美国《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 医疗系统需保留患者健康信息(PHI)的审计日志(如数据库访问记录)至少6年,用于医疗纠纷追溯。
- 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要求留存数据跨境传输审计日志(如欧盟用户数据传输至第三方)至少6个月,确保传输合规。
三、特殊场景的延长要求
- 安全事件处置:若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日志需延长留存至事件处置完毕后2年,用于监管调查。
- 金融行业:虽搜索结果未明确具体期限,但金融监管机构(如银保监会)通常要求审计日志留存1年以上,部分银行甚至要求3-5年(用于反洗钱、欺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