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中国传媒科技专访杨静】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有“对撞”机会么?

【中国传媒科技专访杨静】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有“对撞”机会么?

作者头像
新智元
发布2018-03-13 17:24:31
8820
发布2018-03-13 17:24:3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新智元新智元

深度学习的智能到底有多“深”?

由谷歌开启的“机器学习计划”吸引了全球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参与,Facebook、亚马逊、百度、阿里、讯飞等众多科技公司正纷纷“入手”潜心研究这一领域,昭示着人工智能时代的盛世即将来临。

《中国传媒科技》:度秘、腾讯写稿机器人、小冰、Siri等智能助手的野蛮生长背后,您有怎样的冷静思考?

杨静: 应该说度秘、小冰和Siri是智能助手或对话机器人,而腾讯写稿机器人是一种专家撰稿应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智能助手向智能人机交互模式的转化还有个过程。例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情感分析、认知分析能力的提升,也就是需要进一步人格化。我认为从某个专业领域做起,将专用智能助手先做到智能程度满足特定需求,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渐进方案。例如百度倡导的3600行+。

《中国传媒科技》:如何解读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分量?能够引爆人工智能的“读心术”?

杨静: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甚至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专注于让计算机神经网络学习如何像人类一样感知与思考。从本质上说,深度学习是一项“大数据工程”,为机器赋予了充足、高效而相对低廉的计算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数据的学习。由于该领域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紧密相连,它正迅速成为包括百度在内的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优先发展领域。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项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智能图片搜索、智能语音识别与输入、人脸识别、无人机送货、无人驾驶汽车乃至更宏大的工业4.0等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而这也是各个IT巨头不遗余力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动因所在。

《中国传媒科技》: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对于资本的投入要求很高,也直接关乎研发周期、成果转换等。缺乏产业基金及社会机制的保障,是否会迟滞中国在此领域的竞争力?

杨静: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投入成本很高,缺乏产业资金和智慧,在企业研发的时候,它会确实存在一种试错的成本。有的企业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缺乏连续性,特别是资本市场出现泡沫以后,也有部分人工智能或者是机器人的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像以前那么顺利,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智能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先进的,我们仅次于美国。

综合而言,无论是国家资金投入,还是企业或者是一些创投的资金对这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力度还是比较大的。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持续性,因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可能很难短期实现巨大突破,并且相关研发成本较高,所以有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撤资,或者是转移方向。无论是国家战略的层面还是企业战略的层面,都需要保有一种持续性,把人工智能研究继续推进下来,因为这毕竟是我们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领域之一。

《中国传媒科技》:目前创投界的热捧是否可以缓解这样的矛盾?

杨静:实际上现在缺乏针对性,我很认同前期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工作做的还是比较严谨,但是创投这方面跨界的情况严重,专业程度略有欠缺,而且相关配套也欠缺严谨性、科学性。创投界的热捧有时不是特别符合科学规律。可能就是跟风和炒作,当然我认为这种热捧对行业有一种积极的作用。但也希望今后的投资更加的理性,并且更加具有持续性。

《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当下最需要进行大资金长期性投入的是何领域?如何形成可持续动力?

杨静: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奥巴马提出为期五年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咱们国家目前在这方面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对于算法和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应该从企业和社会之间形成合力,共享基础设施。超级计算机目前存在很多问题,部分超级计算机利用率停留在10%左右,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我们将来怎么产、学、研共用,还是需要多动用国家、社会和企业三方的资源,高性能计算和计算智能方面的研究还要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有“对撞”机会么?

中科院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一次演讲中提到X5.0时代,指出在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网络化之后,我们进入了第5个技术发展阶段:平行化,就是以虚实平行互动为特征的智能技术时代。在这个“平行世界”里,人工智能会不会与传媒的世界相交?

《中国传媒科技》:人工智能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计算智能(会算和存储)、感知智能(机器拥有和人一样的五官技能会听会写)和认知智能(会思考会学习)——超智能。这些会与传媒应用产生哪些交集?

杨静:对于数据的存储以及一些大数据的分析、运用方面,目前传媒行业做的还是不够的。但是应用的前景以及层面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可视化新闻、数据新闻等等,这些都属于计算智能范畴。感知智能就是语音方面的,语音识图、语音图像等。比如,语音机器人可以与新华网融合“说新闻”。

另外,在传媒与用户的交互方面可以使用机器人来进行操作,使其作为一个智能助手或者智能伴侣,专门为用户提供其想要的新闻信息。

《中国传媒科技》:对于无人机新闻,在数据库与LBS结合上产生动态时间轴的对比,会给新闻传播带来怎样的差异化惊喜和红利?

杨静:举个例子,像尼泊尔大地震以后,百度有一个全景式的扫描,这个全景式扫描就是一个对比数据,原来的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后来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它是对重建的持续跟踪。拿地震来说,记者是进不去现场的。天津爆炸或者是汶川地震,通过无人机进入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可以看到重建的一个状态,每天是什么样的,形成对比,也可以成为历史性的一个数据化史料。

以前没有无人机的时候,像挪威有一个电视新闻栏目,叫慢新闻,直播一艘远洋油轮一直在大西洋上漂流的情景,每天都在播,极度无聊。但大家更关注的是动态的对比,不可能一直看这个。比如说咱们的冬奥会场馆是怎么建设的?从无到有的过程与记录,更能凸显出无人机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科技》:百度布局人工智能,推出智能机器人“度秘”,其新战略是搜索和服务,搜索是连接方式,服务是变现方式。而有效的资讯连接和服务是媒体的本质,这将给媒体行业带来又一大挑战,对此,给媒体以怎样的启示,以及媒体行业该有怎么的动作?

杨静:我觉得百度现在的方式其实是O2O,还是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多一些,并没有特别强调资讯服务,反而强调裂变而来的3600行。这最底层的连接3600行,在教育、医疗、金融、餐饮等各个领域都对接很多服务,对于百度来说生活服务可能是它们的重点,“度秘”人工智能机器助理就是其O2O服务的一个入口。

对我们媒体来讲,内容资讯的增值服务做的不够好,建议可以从这方面下一些功夫。另外,媒体和用户的关系哲学,可以参考借鉴百度“度秘”智能伴侣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媒体与用户是伴侣的关系,媒体转变为用户的资讯助手或者资讯伴侣,来满足用户的资讯需求。

因为机器人不能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无论是线上的资源还是线下的资源,我们媒体擅长对深度的宏观把控,以及对资讯背后信息的理解。在人的认知能力方面,我们能做到的更多,也比互联网公司更有优势。实际上,各种智能助手离认知智能的实现还比较遥远,所以这是媒体可以着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媒科技》:腾讯也开始布局智能产业,最近腾讯财经开发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腾讯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出现,坊间便有了关于“记者下岗”的各种猜测,对此,您怎么看?

杨静:自然语言理解以及真正的认知智能,是连IBM这类国际领先公司也不完全具备的。腾讯的新闻写作机器人,还不是通用领域的机器人,对新闻行业形成不了有规模的冲击。微信和微博,形成的是两个超级垄断的平台,这两个平台已经影响了传统媒体新闻来源和新闻发布渠道的主体性。微信内有上千万个公众号,就有上千万个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对传统媒体确实存在冲击。

这个写作机器人对腾讯本身来说并不特别,真正看腾讯财经机器人写的财报的受众,我认为不会很多。而财报这类的稿件,在财经稿件中占比也比较低,我不认为会对整个的格局造成很大的冲击。

目前这些研发与尝试,都处于初级阶段,但确实是给传媒界的一个信号,但若要产生巨大的冲击,至少要三到五年的过程。美联社已经用机器人写稿一段时间了,而且做的不错。记者在美国地位低,收入也不高,无论是从大学教育还是从业或者是我们职业上升的渠道来看,已经是非常狭窄了。

在中国也是一样,同样大学毕业,一个程序员——计算机系毕业的硕士生年薪可能是五十万,但现在记者和编辑月薪一万就非常高了。这种挤压不是机器人造成的,而是整个社会结构转变造成的新闻行业逐渐下沉,导致记者这个职业本身下沉。

记者不会完全下岗,只是部分记者下岗,可以说最像机器人的记者先下岗。但是如果记者本身具有一些创意和创新,而市场又给了记者一些机会和空间,这些记者就不会下岗,反而会大有成就。所以,记者下岗不能一概而论。

从“看到”到“看中”如何行引爆趋势?

从《灵魂机器的时代》到《奇点临近》的一次阅读之旅,也许就能点燃一个人对人工智能的浓烈兴趣,以及由此而生的对人工智能的执着信仰,再到有所作为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效力。这也是人工智能带动的一场蝴蝶效应。

《中国传媒科技》:从《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中国经济网等媒体的经营顾问,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秘书长,再到【新智元】创始人,如此热情的转变投入到人工智能事业,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看中了什么?

杨静:从一家跨国广告公司的媒体咨询总监到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过去若干年,我的梦想是办媒体,以及组织一个跨界的中国顶级精英俱乐部。我曾经想组织一个财经方面的百人会,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没有实现。几年前,我对库兹韦尔的几本书非常着迷,包括《灵魂机器的时代》《奇点临近》等,所以对人工智能特别感兴趣。我梦想把相关的技术领袖聚集在一起,组织一个AI俱乐部,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人工智能的梦想。过去几年,在微博上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老师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张云泉研究员有不少互动,此外也与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的几任主席熟悉。

去年我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后,虽然曾定位于泛财经科技,但后来发现大部分订户都来自计算机界。通过参加YOCSEF的会议,以及组织《奇点临近》主题沙龙,我发现自己对人工智能科技开始产生一种执着的信仰和超级浓厚的兴趣。

特别去年参加了百度大脑与讯飞超脑的发布会以后,我就将自己的公众号与微信群明确定位在人工智能方向。王飞跃老师让我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秘书长,我也非常乐意参与组织人工智能领域的活动。

之后开始参与主办一系列的沙龙、论坛、特辑等活动,可以说,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做过的事情和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比以往十年或者二十年产生的影响力还要多,创建的自媒体在社会上产生的能量也不亚于一些专业媒体,我也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界的一个标签和符号。

我认为是兴趣驱使我走入计算机这个圈子,信仰使得我热爱人工智能事业,坚信人工智能将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媒科技》:“新智元”自媒体刚刚创建,似乎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投资界的很多目光,接下来,“新智元”作为一家自媒体会有怎样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杨静: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的快速更新迭代和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造就了我们这些在创新边缘的一群人,以及我们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效力。

我现在这个公司,LOGO还没有弄好,但是每天都有合作伙伴,也有很多的投资者来找我们:你有什么计划?你的商业计划是什么?其中一些我也非常感兴趣,还有一些甚至主动打来电话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去讲我的商业发展计划等等。我觉得这种社会聚焦以及激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接下来是一个新智能的时代,世界的未来就是智能对决的一个系统性竞争,那么我们中国能不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取得优势?我们中国的文明、我们中国的智慧能不能在未来人机融合的智能化时代,还保有我们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其实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产业界、学术界也好,我们共同守护的是我们中国的基因和智慧,如何把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在未来全球化的新智能当中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新智元”定位于“智能+中国的资讯社交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从互联网+迈向智能+的新纪元。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虚拟现实、量子计算、智能医疗等前沿领域发展,关注人机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对人类社会与文明进化的影响。“新智元”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智能+中国的主平台,领航中国新智能时代。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11-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新智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语音识别
腾讯云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是将语音转化成文字的PaaS产品,为企业提供精准而极具性价比的识别服务。被微信、王者荣耀、腾讯视频等大量业务使用,适用于录音质检、会议实时转写、语音输入法等多个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