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AlphaGo将我们预想中电脑战胜人类围棋手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年,也将人工智能带到了公众的面前。那一年,“人工智能”成为网络年度热搜榜第7名,全球有将近两千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拿到融资。在智能语音、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一大批应用级产品在这一年落地。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早就跨越半个世纪,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将2016年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没有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没有问题。媒体的聚焦与公众的注视,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资本的关注。今天,经济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发力,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底层技术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突飞猛进,而仅仅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芯片等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细分领域,国内就已经诞生至少七家估值在十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人工智能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拼图。去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力争到203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有关注、有资金、有政策
有关注、有资金、有政策,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人工智能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人工智能行业这两年狂热和喧嚣,不少行业内的顶尖学者们也都保持着自己的冷静。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就认为,现在讨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还为时过早,“如果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也许还要大约500年,如果你要在后面再加个0,我也不反对。” 而机器学习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吴恩达教授也曾经表示:“似乎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是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的灵丹妙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深度学习方面,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泡沫。”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无论泡沫与否,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并非短平快的一锤子买卖。具体来说,近年最热门并取得一定突破的深度学习领域,大多数算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都源于二三十年前甚至半个世纪以前,只是长时间的理论、数据、实践积累甚至计算机运算能力上的突破,让我们今天真正得以见识它们的威力。
人工智能顶尖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从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缺少重大原创科研成果、人工智能顶尖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是业内的一个共识,在当前形势下更是一个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腾讯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指出,美国基础人才数量是中国的13.8倍。而另一方面,中国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对基础层及技术层这些需要长期投入、获取远期回报的项目重视不足。
在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务实地推进人工智能发展,让它更契合客观发展规律?在国家战略层面,如何正视不足,苦练内功,真正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汇聚人工智能行业精英的顶尖盛会,CCAI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本次大会设立的“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务实推进”大会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徐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AAAI/ACM/IEEE Fellow周志华;百度高级副总裁、ACL Fellow王海峰,以及论坛主持人、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张泉灵将和我们共同探讨,我们应该用什么姿态拥抱这个AI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