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做技术的关注于架构,但技术只是整个产品中的一环。
需要去了解产品的一些领域知识,可以多看看王慧文、俞军、张晓龙的东西。
但产品只是一个生意的一环,还需要了解一些产品运营层面的知识,可以看些运营相关的东西。
产品又是企业品牌的一部分,所以也需要看下品牌相关的东西。
正好,《详谈丛书》来到了三顿半创始人吴骏,就买来看了看。
三顿半不止做了线上渠道,还有线下咖啡馆。
用吴骏的话说,咖啡缺了线下咖啡馆,就缺少了对于用户体感的触达。
就像汽车一样,要有线下店,才能和用户很好的触达,让用户很好的体验。
如果是一个纯标品的产品,反而不需要这种线下必须的体验方式。
吴骏是做广告出身,所以在最开始做三顿半时,有很多选择是他的专业本能体现,比如切入什么样的品类,有什么样的审美,比如三顿半的造型和视觉体系。
吴骏将一个产品交付的过程分为六步:立意、结构、产品、上市、推荐、迭代。
立意,就是要说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事,搞清楚这件事的价值点和价值体现。
立意的底层逻辑类似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用要聊出这件事的价值本质。
吴骏说,立意是一个做和不做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结果是不做,战很容易,就是要兴师动众。略却很难,要审慎的推敲,包括否定自己。
结构,就是有一个体系化的规划,而不只是在一个点上做很多文章。
好的产品不仅仅在一个点上有创新、突破就行,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
从用户倒推,产品最终是为用户提供体验,而体验不是一个单点,要覆盖方方面面。
三顿半的体验包括了视觉体系,还有几十种咖啡豆的供应链,还有要把空杯子回收回来,这些都是这个结构的一部分。
产品,好的产品就是要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好,一个个细节的抠好,抠到最后一秒。好的产品要专注,排除外界的打扰和诱惑。
守住产品的立意和结构,但又不能太自我,时刻保持用户思维,避免陷入自我表达中。
好的产品交付的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而不是一个个人作品。
上市,吴骏喜欢产品静默上市,不做宣传,不做推广,利用静默这段时间找问题,给产品迭代改进的空间,做完这些迭代和改进之后再上市。
按吴骏的说法,是把产品上市的焦虑感前置,用长期养成,而不是短期花钱解决。
推荐,现在的产品会把NPS作为判断用户推荐的核心指标。在社交平台分享图片,被叫做“成图率”。
吴骏认为,拍照、晒图、推荐只是结果,你需要给用户提供好的输入,用户才会有好的输出。
比如好看的包装、有趣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输入,促进了用户的分享欲。
好的产品经理,要看为什么用户会推荐产品,也要看用户为什么没推荐产品。拿到这些关键信息,将其翻译成产品价值。
这些其实是可以视作体验调查。
需求调查可以不做,但体验调查必须做。
迭代,吴骏认为,好的产品永远在迭代,每个产品都值得迭代。
吴骏说,如果一个产品没有想好迭代,那就不要开始,否则越做越乱。
现在很多新消费的品牌出现,他们不再追求做出一个爆款,通过营销手段到市场上赚钱。
而是真正想做出一款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产品,一直持续下去。
其实上面六步,不仅仅适用于三顿半,或者做一款产品。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做任何项目,做任何系统,讲任何一个议题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