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
首先,35岁这个年纪,其实正是技术人员最容易掉进舒适区的时候,尤其是如果你一心专注于眼前的技术细节,但却没意识到自己在整个行业里的技术深度和广度都在慢慢被边缘化。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认为自己已经有一定经验了,可以“稳住了”,但问题是,技术的变化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如果你还在停留在5年前学的那些知识上,而没有紧跟比如云原生架构、微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步伐,你不仅会被市场淘汰,而且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团队中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解决办法很简单,不断扩展自己的技术边界,专注在深耕某一技术栈的同时,也要扩展视野,了解其它领域的进展,甚至深入了解一些与你当前岗位看似无关的技术,比如前端框架、算法模型,这些跨领域的知识会让你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保持活力,而不是沦为一个被淘汰的“过时工具”。
然后,说到领导力,很多技术人员到了35岁这时候,手上可能已经有了一些小项目或团队管理的经验,但你要意识到,如果一直只做技术,或者只会给下属写代码,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永远都只是个技术团队的“打工人”。到了一定层级,技术决策和业务理解才是你能继续向上发展的关键。领导力的培养不是说你会写几行代码,能解决几个bug就行,更关键的是如何在项目和团队中进行战略性思考,能够通过技术视角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做个“技术执行者”。想要走到架构师、CTO那样的角色,你必须具备强大的跨部门沟通能力、技术选型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你也需要多些宏观视野,思考怎样从整体上把控系统设计,如何在复杂的技术环境中做出可行的技术决策。否则,抱歉,你可能就永远是那个默默埋头写代码的人。
最后,职业规划这块,很多技术人员35岁依旧只停留在“我就做个好程序员”的状态上,然而,问题来了,技术道路不可能一直是一条直线。你可以选择继续做技术专家,但要么深耕,要么选择一些前沿技术去突破,做到“行业顶尖”。但如果你选择了继续往管理岗走,那就别再做个技术面上的“知名无名”了。走向管理或者架构设计岗位,最忌讳的就是在那儿消磨时间。要想突破,必须要有战略眼光,而不是只关心项目里的细节。要抓住团队的协作、项目的设计原理,甚至学习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成本控制等不那么“高大上的技能。有些人到35岁会开始思考转型,但抱歉,不是每个人都能转型成功,你是否有那个能力去影响别人、去决策、去引领团队的方向,决定了你未来能走多远。所以,要么把技术做到底,要么学会跳出技术框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