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困在L2,降维成自动驾驶唯一出路?

一直以来,关于自动驾驶的路线始终有两种观点,且竞争延续多年,那就是:渐进式VS跨越式。特斯拉代表的是渐进式路线,主张从L1、L2、L3状态的“人机共驾”逐渐过渡到L4的无人驾驶,而Waymo代表的跨越式路线,直接以L4的无人驾驶为目标进行研发。原本两种路线互有优势,且各有各的目标客户——渐进式路线的客户为主机厂,跨越式路线面向新兴的智慧出行服务商。那么这是一场L4自动驾驶在技术上对L2的降维打击,还是L4企业对L2的集体倒戈?在路线收敛之际,自动驾驶的新格局是什么?

何为自动驾驶的降维打击?

自动驾驶领域的降维打击其实有两重含义,第一层降维,是场景复杂度的降维。之所以有“降维”的概念,是因为自动驾驶维度足够多。通过载人、载物、低速、高速等不同场景分类,自动驾驶可以分为出租车、卡车、环卫、巴士、港口等多个等场景。这些应用场景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AI司机”替代逐渐短缺的劳动力,因此都可以归为L4的范畴,即无人驾驶。

第二层降维,则是一个跨度更大、赛道更宽的扩展,也是当下自动驾驶赛道的新变量,即面向主机厂提供L2的量产解决方案。L2并不追求替代人类司机,而是为人类司机提供帮助,因此也被称为ADAS——高级辅助驾驶,包含了数十项功能。由于L4与L2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过去很少有L4自动驾驶公司跨界。

两种路线方案差距巨大

虽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L4级别的自动驾驶难度远超L2,但在方案上,由于两种路线的差异巨大,跨界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首先,两者在针对场景的设计规划上有所不同。虽然传统的L2有少量针对城区道路设计的功能,比如TJA(交通拥堵辅助),但更多的是针对高速公路场景去设计的,比如ACC、LCC、自主变道等功能。如此一来,所采集的数据以及算法的策略等都不能直接复用,需要进行相当大程度的调整,在时间紧迫的自动驾驶战场上无疑将落入下风。

其次,两种路线传感器的配置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高速道路的场景比较规整、单一,不需要识别红绿灯、人车交互等复杂场景,因为对传感器的要求不高,甚至1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就能搞定(1V1R方案)。但很多服务商的解决方案中,离不开大算力计算平台和激光雷达。之前适应了在大算力平台上部署算法的L4厂商们,如果迁移至辅助驾驶设备上,将有着极大的阵痛,这对于算法以及性能优化都有着非常巨大的挑战。

最后,是两种路线对于落地成本的方案差异,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成本必然是远高于辅助驾驶的,那么将技术降维迁移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进行大幅度的收缩,此中带来的方案更新将会是一大难点。

降维打击是否存在边界?

虽说有种种困难,但由于自动驾驶领域中技术为王道,拥有着前沿的技术将解决遇到的绝大部分难题,因此对于L4的自动驾驶厂商来说,在技术实力上的话语权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完成着跨界之战。但与此同时,L2的辅助驾驶厂商难道没有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吗?自动驾驶降维打击的边界在哪里?

在一部分无人驾驶公司表态自动驾驶在2021年进入了下半场开始,商业化运营和规模化的推广成为新的主旋律,但在未来,大批量上市目前看来只能是辅助驾驶,因为辅助驾驶的出错成本是可控的,因为有一个司机在车上。如果是无人驾驶汽车,则一定要把今天的开放、无边界、不收敛的问题,变成有边界和收敛的问题,不然无人驾驶的实现也无从谈起。这样一来,降维打击的边界,其实就是场景。

作为专注于辅助驾驶领域的厂商来说,在限定场景内是其天然的优势,且始终有驾驶员为算法bug兜底将极大的保障了安全性,也让辅助驾驶的落地进程极大加快了。而辅助驾驶厂商只有利用好场景中的先发优势,才能避免被L4自动驾驶企业实现真正的降维打击。

资本不再买单,降维或成唯一出路

自动驾驶发展到现在,靠单纯讲故事显然已经很难吸引到资本的眼球了。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大家逐步认识到自动驾驶在技术和商业化层面的难度,整个行业正趋于理性化。自动驾驶在落地时普遍会遇到三个问题,这将决定其在商业场景里的渗透速度。

第一是技术成熟度。在目前的开放场景下,自动驾驶还难以落地;而限定场景里的自动驾驶,则已经基本上被认可了。

第二是成本接受度。这是个动态问题,有两个子因素:一是可量化的经营指标,如替代人力的成本;二是不可量化的经营指标,如给企业带来的隐形生命价值。

第三是文化接受程度。社会是否允许一台具有风险的机器独立在路上跑?这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否是可以接受的?从如今的开放场景来看,自动驾驶似乎带来一些不可控的风险。

从上述三个角度去综合判断,现在资本面临的是获得有限收益率与观望未来星辰大海之间的选择。随着自动驾驶的落地难度越来越大,渐渐资本也失去耐心,而没有了投资的L4自动驾驶厂商们只能放弃那桀骜的信仰,以降维辅助驾驶为出路先活下来,再来谈论理想。

总结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无论是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还是投资机构,似乎都在渐渐回归理性。企业开始努力在商用方面展示成果,将注意力转向实实在在的商业化盈利,投资逻辑也从预期市场天花板降维到关注细分场景落地上。长远来看,自动驾驶行业依然拥有资本市场的较高关注度,但投资格局显然会愈发务实,企业方需要用实际盈利能力来让资本看到更多回报机会。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05A0174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