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本周话题: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大辩论中,燃油车企为什么集体噤声?

本周汽车圈最热话题是智能驾驶技术大辩论,有些心细如发的汽车爱好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问:

为何参与辩论的汽车制造商全数都是新能源车企,燃油车企却集体噤声?

还真是这样,参与辩论或“吃瓜”的车企都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攻燃油动力汽车的系列品牌无一参与论战;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并非这些传统车企不懂智驾技术,也不是这些品牌乐于和光同尘,而是燃油动力汽车真的做不到高度智能化。想一想、看一看,现在有没有燃油车用过激光雷达,亦或者讲自己的车辆能达到高度自动驾驶?真的没有。

电光速度

参考一组数据:

120km/h

33.33m/s

1s=1000ms

车辆以120km/h的速度巡航驾驶,车轮每秒钟转动可转动(行驶)33.33米,也就是33.33m/h。一秒等于一千毫秒(1000ms),于是车轮每毫秒就能前行0.03333米——移动3.333厘米!路面每一厘米都有不同的路况,尤其是在雨天等特殊交通气象条件中。所以司机必须时刻把住方向盘,在任何一刹那通过方向盘感受到异常的时候即需要对车轮进行调整,大脑非常的灵敏而且能够预判,所以才能够保证安全行车。

想要让电脑控制车辆安全行驶,其控制单元和驱动系统必须做到相当程度的灵敏。

说白了就是要做到毫秒级的侦测、采集、分析与指令执行,目前看来只有电驱动系统可以达到该标准;首先不论采集用传感器还是控制单元都是用电来控制,电流的速度是相当于光速的,所以不用考虑整个驱动系统执行操作指令的迟滞;其次电动机的离合器只要结合就会始终结合,行驶中的电动机耦合减速器与车轮是始终如一的状态,那么只要电动机获得了指令就能在瞬间完成调整,而车轮则是同步实现变化,这也是没有迟滞的。

至于电信号的传输速度倒是会慢一些,可是与光速相比也是“百分之”或“千分之”的差异,对于整个操作系统而言仍旧可以做到“刹那间”。

电控单元可以做到几十毫秒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套指令,所以用电驱动系统去探索智能驾驶是有扎实基础的。

内燃机与智能化存在先天隔绝

燃油车使用的发动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很复杂也很迟钝。

油门控制的不是油路而是“风门”,汽车的油门踏板控制的是发动机的节气门翻板,通过调整“总进气口阀门”来控制进气量;随后再由控制单元依据进气量来分析喷油量,在进气喷油动作完成之后要进行第二冲程,过程中依靠上行的活塞压缩空气产生高温以蒸发燃油;然后是第三冲程,也就是关键的点火做功,燃油燃烧之后依靠火焰传播推动活塞下行,活塞通过连杆推动发动机曲轴转动以输出动力,最后进行气缸排气的操作。

一次做功需要两个冲程做准备和一个冲程去排气,复杂且慢,然而这还不是最慢的。

燃油车不能直驱,因其发动机不宜高转速运转,否则噪音很大、磨损很大、油耗很高;所以燃油车必须有变速箱,变速箱和发动机的连接还要依靠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变速箱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依靠TCU(变速箱电脑)依靠采集的数据判断如何换挡。

先控制发动机、再控制离合器,最终控制变速箱,整个过程完成操作要几百毫秒!甚至于有些变速箱换挡逻辑不清晰,换挡速度能按照秒来计算;如果在行驶中出现TCU错误判断,换挡操作完成之后还要再进行纠正,那时间就更长了,重点是换挡过程中如果出现顿挫就会很危险,因为顿挫的本质是一刹那间的发动机制动,如果在湿滑路面是有可能导致车辆侧滑的。

第一节讲到车辆以120km/h的速度行驶时,一秒钟能行驶33.33米,一毫秒可以行驶3.3333厘米。

那么如果一台燃油车在智能驾驶过程中出现错误换挡,或遇到复杂的湿滑路面,那么在加油、减速或换挡过程中的迟滞就很有可能造成车辆失控。所以内燃机和智能化确实存在先天隔绝,内燃机和变速箱的组合确实过于迟钝,这就是燃油车制造商们不以其为基础去探索智驾技术的原因。

燃油车发展上百年,电子科技技术发展几十年,两者一直没有过高度融合与探索也是这个原因;智能汽车只能是电动汽车,这会是一个无奈但客观的事实,燃油车有的是原始的机械美感和情怀。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q4BNhSRhWeyaFt1MCw-Uv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