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医疗,百姓和医生的心头痛

“两会”进行时,医疗话题永远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何让医疗保障覆盖得更加公平和全面,如何改革现行医疗体制以让公众在看病诊疗方面获得更好的关照和更多的福祉,如何借助于互联网服务于百姓,倒是更加务实。

制定“廉价药”目录,让民众少花钱治好病

□ 魏文彪

保障传统廉价老药的生产与供应,让中低收入人群看病拥有选择廉价药的“选项”,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加码”。

近年来,我国廉价药短缺现象时有发生。不少疗效明显的廉价药逐渐消失,其中有的是救命药、罕见病用药,而有的廉价药虽然在市面上有同等疗效的新药代替,价格却动辄相差数倍。

医学专家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廉价药品目录,并建立基于实际成本变化的廉价药品浮动定价制度,在保障企业利润的同时合理控制药价。

很长一段时间,民众患病后都能方便地买到那些传统的廉价老药。这些廉价老药既疗效明显,又价格低廉,给患者带来了实惠。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不少制药企业为利润考量,已经陆续停止生产廉价老药。许多传统廉价老药从市场上消失,患者只能以同等疗效的新药代替,但却价格昂贵。

尽管民众收入一直在增长,但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广大中低收入群里来说,一直是痛点。传统廉价老药纷纷从市场上消失,更加重了这些群体的看病负担。去年底,40元一瓶的白血病患儿救命药巯嘌呤片遭遇“药荒”,通过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方得以缓解的新闻,大家恐怕也记忆犹新。

这些廉价老药难觅行踪,不仅使得看病成本成倍提高,增加医保支出,更重要的是,会让很多急性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危及生命。

去年,国家9部门联合印发了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成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目标。

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检测预警和供应保障,对于利润微薄的廉价药市场来说,十分必要。但如何提高企业生产廉价药的积极性,让更多厂商能够坚持生产廉价药,而不是和政策“躲猫猫”——或许还需要相关方面释放出更多的积极信号。

让民众“病有所医”,是完善加快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保障传统廉价老药的生产与供应,让中低收入人群看病拥有选择廉价药的“选项”,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加码”。

据了解,目前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已制定各地的廉价药药品目录,但国家层面尚无统一的廉价药界定标准及药品目录。而蒋健建议的制定全国统一的廉价药品目录,并建立基于实际成本变化的廉价药品浮动定价制度,在保障企业利润的同时合理控制药价,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扶持廉价药生产行为,令廉价药生产供应获得更为切实的保障,值得采纳与期待。

医院院长的年终成绩单,晒什么

□ 陈作兵 钱江晚报

日前,网上国内某医院的一份成绩单,引起了网民的争议。在2017年度单位表彰大会上,该医院自豪地披露了一组数据:床位接近1万张,年门诊量700万次人左右,年手术台次36万人次,业务收入轻松突破百亿。

如果把医院当做一个上市公司看待,这确实是一份令人满意的年终报表。然而,作为一家以人民群众健康为核心的非盈利性公立医院,部分网民对这份成绩单做了另外的解读。

这几年,我国的医疗投入和医疗资源的扩展力度都已经非常大,但是,为什么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多呢?国内某医院的日门诊量,据说已经突破了每天4万左右。这是加大卫生投入的初衷吗?如何切实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2018年,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期待:

其一,医疗改革方向问题。国家明确提出:卫生工作重心必须转移,以“健康”为中心,替代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现在医院从事的检查、手术、吃药等临床工作,只是健康工作中的一环而已,这就会大大减少三甲医院医疗压力。

其二,分级诊疗。目前中国医疗困窘的现状不是资源的缺乏,而是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某些三甲医院拥挤不堪,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为什么?缺失一个全科医学和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社区签约医生制度。一家床位近1万每天门诊量几万的医院,绝不是三甲医院的目标。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是医改的关键。

其三,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应当大幅度增加。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在全世界范围内相比,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位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必须到位,公立医院院长也不必为医院的发展和“油盐酱醋”做稻粱谋。

每年的医院工作会议上,成绩单晒哪些内容,尤其重要。大型公立医院就应该多晒新技术突破、新设备研发、新课题申报、重大疑难疾病解决能力、对基层的培养等等,基层公立医院则应该晒在社区解决了多少常见疾病、服务了多少慢性病人,做了多少次健康巡查、健康宣教等等。这也才是公众的真实期待。

互联网+医疗要有规矩

□ 戴先任 法制日报

要让互联网医疗能更好发挥利民惠民的作用,为老百姓求医问药提供更多便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能让互联网医疗野蛮生长

药品零售表面波澜不惊,现状却乱云堆叠。眼下,药品零售企业的自我“松绑”和监管部门的“收紧”又迎头撞上。国家近日提出我国不能放开网售处方药。处方药违规零售却开疆拓土,从网络扩展到手机APP,让监管更加挠头。

相关管理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国家2013年发布的关于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一律不得在网站交易相关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

如今药物违规零售却较为普遍,比如现在很多售药APP、医药020平台都在明目张胆地销售处方药,不少处方药在平台的展示中甚至还没有标明“处方药”。还有一些人通过微信、QQ、微博等进行兜售。曾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住院治疗,19万人因此死亡。在没有互联网+医疗的时代,很多人用药不当还只是因为不懂非处方药知识而进行自我药疗。现在医疗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APP、网络社交工具销售处方药,隐蔽性更强、更难监管,也就更让人担忧。

专业药物是进行特殊管制的药品,用药不当很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实体药店尚不能违反规定随意销售处方药,一些网络售药APP却无视法律禁令,随意销售处方药,这是在拿患者的生命健康开玩笑,无异于谋财害命。

网络售药APP之所以会如此胆大妄为,主要还是监管乏力所致。食药监部门目前只是定期对网络售药APP进行阶段性检查,网上信息多、平台多、药品种类多等,无疑让监管部门疲于应对。众多售药平台公开售卖处方药,可见积弊已深,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笔者认为,需要猛药去疴,该关停关停,要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常态化执法机制,加大惩处力度及增加违法成本。

当然,也要鼓励平台创新,不妨考虑支持网络售药APP建立健全开具处方的医疗系统。此外,还要划清相关各方权责,建立方便医院、患者和线上线下药店运转的处方共享平台,探索线上电商的医保支付模式,将更多零售药店纳入医保等。相信只有疏堵结合,才能对互联网医疗进行有效规范。

要让互联网医疗能更好发挥利民惠民的作用,为老百姓求医问药提供更多便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能让互联网医疗野蛮生长,否则其不仅无助于推进医药行业更“接地气”,反倒让医药领域变得更加无序与混乱。相信让线上平台具备更多功能,在正常轨道内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

冷丝微评学习部

刘冷丝〡编辑

刘茂华〡审核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1G0A65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