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强人工智能—越努力越绝望:理想与现实间差了几十个霍金

凿穿未来 引一束光 |飞船第4

仅凭三根手指,霍金完成了他关于宇宙大爆炸与黑洞最重要的发现,也由此,霍金展开了对人类未来遥远的想象,比如他说:

“人类如果还想把自己的存在延长100万年的话,就要无畏地去往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

“人类会在2600年前消失 需寻新家园。”

不过,与此同时,霍金对人工智能却充满了忧虑与diss,他说: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是我们文明史上最糟糕的事。”

“我担心AI某天会完全取代人类。即使人们会设计出计算机病毒,但也有人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AI技术。到那时就会出现一种超越人类的新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

“科技进步恐将毁灭我们所有人。”

“人工智能未来将发展出自己的意志,与人类意志冲突。”

那么听上去是终极毁灭者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究竟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呢?它真的如此令人绝望吗?

今天Futurehub就归纳下飞船版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理想与现实之间差了几十个霍金!

理想:人工智能最理想的模型是神话中的精灵

小时候读过的田螺姑娘、外国童话里的小花仙、小精灵、阿拉丁神话里的灯神,还有日本动画片中的多啦A梦,这些人物都符合人工智能的理想模式:

能够用自然语言交流,准确理解人类心智意图,然后以超乎寻常的能力为人类解决难题,做各种繁事杂务琐事,实现各种梦想,并且这些力量还甘当人类的仆从或者忠实协助者,而不会争夺人类世界主导权,最好外观形象还是美美哒,萌萌哒!

动机: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动机,高级点说是提升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不用为衣食住行费力费心,不想做的事一律丢给人工智能去做。

现实:人工智能发展简史——实现理想,没那么easy!

(1)1945年, 冯. 诺依曼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明确了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这种设计思想被沿用至今,因此,如果提到现在计算机,依然冯诺依曼的想法为主要架构。

(2)1950年,图灵发表论文提出关于机器思维的问题,他的论文“计算机和智能(Computingmachiery and intelligence),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深远的影响。

1950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划时代的作品,使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将机器与思维联系到一起,这是人类真正想探索的所谓更聪明的机器,也是人工智能的开端。

(3)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名词,确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4)1956年到70年代,人工智能具有了基础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模拟人们的逻辑过程,推导证明公式定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显得不是那么有用。

(5)1977年的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使得人工智能具有了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大量的知识输入进行分析与处理。

(6)1987年6月,在美国加州召开了首届国际神经网络学术会议,1990年11月,日本宣称已经建成了由1152个神经元组成、每秒执行23亿次学习动作的神经网络电脑。

据INNS学会主席介绍:”神经网络的研究是借鉴人脑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设计和建造具有一定智慧的机器。这种神经网络不同于通常的人工智能机,我们称之为第六代计算机。”

(7)1997年,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能力得到飞速发展,如图形识别与语音识别能力都有了重大突破,能够实现自然语音的输入与识别,从而可以与人类进行自然交流。——也就是说,你可以像人一样跟他对话,而不用通过工程师翻译为机器语言了。

(8)2007年,李飞飞(Fei Fei Li )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开始建立ImageNet。——这为她十年后成为计算机视觉以及认知计算神经学的权威专家奠定了基础。

突破:我们终于可以讨论让AI拥有意识了!

2016年3月,谷歌DeepMind研发的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击败韩国职业九段棋手李世乭,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成为AI研究的热点。

2017年,霍金最后一次来到中国演讲,在被问到“人类下一次的革命会由什么驱动”的时候,他回答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

同场演讲的李飞飞在《机器将会如何“看”懂这个世界》的演讲中则指明了视觉智能对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做一个会思考的机器,里面需要包括视觉和语言”。

她在演讲中说:

对物体的识别是视觉最基础的部分之一,计算机视觉也在这个领域攻关了许多年。

从 2010 到 2017,ImageNet 挑战赛的目标识别(object recognition)错误率一直在下降。到 2015 年,错误率已经达到甚至低于人类水平。

至此,人工智能实现了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实现了前二者的人工智能通常被称为“弱人工智能”),而使人工智能跟人一样聪明的核心——认知智能成为了实现“强人工智能”的关键。

悖论与焦虑:如果人工智能获得了认知智能与自我意识将会怎样?

人类心目中的完美AI是能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进而自主决策和运作,做好人类的万能助手,与此同时,它能坚守自己的“机器人设”,忠诚地履行自己被设计出来的意图,不做任何“非分之想”。

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就是以上意图的完美表达: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这样的仆人:

它强壮、聪明、灵敏、爱学习、有能力完成人类无法完成或者不愿完成的事,它不需要食物、空气和水、理论上几乎是永生的,它和它的同伴可以彼此学习、分工、互助,然而,它们却心甘情愿地为人类差遣,并且随时准备着为比自己笨还懒的人类牺牲一切……

额……好像我们自己都不信哈。

因此,霍金、马斯克等科学牛人一再告诫说,具有认知智能的强人工智能可能发展出自我意识,从而毁灭人类。不过即使他们说的我们都信了,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成为了热潮,只因那种伊甸园一般的世界太令人向往。

其实我们焦虑得太早,理想和现实之间还隔了几十个霍金

我们建立了复杂的人工智能学科(Artificialintelligence),希望联合生物学、认知心理学等实现电脑对人类智能的模拟。之所以这么复杂是因为我们希望AI产生认知智能与意识,却对思维与意识本身所知甚少,于是只能通过高度模拟它的产生基础来实现——有点像办过家家,似乎给娃娃穿上衣服梳好头发它们就能叫妈妈一样。

公众、电影导演、科幻小说家以及媒体是乐观的,似乎分分钟人工智能就能成为隔壁老王,然而,Futurehub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土豆哥却说,他是悲观的,越努力就越绝望。

他说:

那么,我们目前该追求什么呢?还是借用土豆哥极具见地的一席话吧:

他说:

AI的发展需求,从基础来说,只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的人力成本,这也是目前AI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使用AI的成本高于用人的成本,那么大部分企业是不愿意使用的(少部分企业是处于战略规划及核心竞争力)。

但是当AI摆到世人面前时,人们基于科幻对AI产生的畅想显然盖过了其真实需求。这也是当前,对强人工智能的讨论如火如荼,真正的自动化AI却少人问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AI发展的最终归宿必然是强人工智能,然而我们现在热衷讨论的是强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后的巨大变化,事实上,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在自动化,高级自动化,弱人工智能逐步融入社会的渐进式的变化,而强人工智能诞生之后的日子,很难去界定其必然发展,只能推测探讨可能的趋势。

彩蛋:人类大脑才是最厉害的超级计算机!

人类大脑有140多亿个脑神经细胞,每个细胞都与另外5万个其他细胞相互连结,比目前全球电话网还要复杂1500倍。

由如此庞大数目元件构成的大脑,平均重量不足1400克,平均体积约为1.5立方分米,消耗的总功率只有10瓦。

如果人活到100岁,将会有10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失效,约占总数的1/10。即使在这种严重的故障面前,大脑仍然可以正常地运作。

从以上这些数字看,人类的大脑不啻于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最有效、储存容量最大的超级计算机。除了运算速度比电脑略逊一筹外,人脑在结构、尺寸、性能、能耗等各方面都令最先进的电脑望尘莫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7G1CCS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