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莱布尼茨论灵魂的春天

在白色、灰色、褐色和黑色似乎无穷无尽的日子里,春天的美丽色彩又一次出现了。曾经冰封的大地和残缺的遗迹,隐藏着生命的褶皱,等待着生命的展开。

启蒙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我们的灵魂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他对知觉的分析中看出这一点。

莱布尼茨在他的著作《一元论》第 14 节中说,在统一体或简单物质中涉及和代表众多事物的经过状态,无非就是所谓的感知。

环顾四周,难道你没有体验到,多种多样的感觉,统一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知觉体验吗?

难道你的体验不是被感知为多种多样的集合体,而是被体验为统一体吗?

看起来当然是这样。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根据莱布尼茨的观点,感知就无法用任何相互作用的系统来机械地解释。

请看他在第 17 节中提出的思想实验,此外,人们不得不承认,根据机械原理,也就是根据图形和运动,感知和依赖于感知的东西是无法解释的。

想象有一种机器,它的构造使它能够思考、感知和具有知觉,我们可以设想把它放大,同时保持同样的比例,这样人们就可以进入它,就像进入风车一样。

如果是这样,那么当我们进入它的内部时,就会发现只有相互推挤的部分,而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解释感知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在简单的物质中,而不是在复合体或机器中寻找知觉。此外,除了感知及其变化之外,人们也不可能在简单物质中找到任何其他东西。

简单物质的所有内部行为也只能由这一点构成。

这个奇妙的思想实验通常被称为莱布尼茨的磨坊,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莱布尼茨认为,无论多么复杂的大脑分析都无法完全解释统一的知觉。

即使我们把大脑放大,研究它的每一个部分和机制,我们也永远找不到完全解释知觉的方法。

这是因为大脑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物体,而感知是统一体,不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一种 "简单物质 "的 "内部行为 "中寻找知觉。

这种简单的物质是没有实体部分的非物质灵魂,或者如莱布尼兹所说,是 "一元体"。感知需要 "一元体",因为只有真正的统一体才能统一。

此外,当代科学广泛接受的机械作用,只是因果关系或有效因果关系,而不考虑目的。

而感知是关于最终因果关系的,或者是那种以目标为导向或目的论的行动,如追求善和避免恶。

一元中的知觉是按照食欲的规律或善恶的最终原因的规律彼此产生的。

因此,莱布尼兹认为知觉不是在大脑中发生的,因为一方面我们需要简单的统一体来按照目标进行统一。

另一方面大脑是复杂的,应该仅仅用非目的性的机械原理来理解。相反,感知将是单子 "内部 "的行动。

因此,我们看到,莱布尼茨实际上是通过对知觉的分析,来为他关于我们是灵魂的说法进行辩护的。

现在,假设灵魂存在,我们对它的不朽能抱有什么希望呢?

莱布尼茨认为,没有任何东西会自然消亡,所有生物都是一元体,而一元体是简单的,不可能被消解。

在《一元论》第 4 节中,他写道,在一元中不存在解体的恐惧,也无法想象简单的物质会自然消亡。

他还否认了单子的自然起源,出于同样的原因,简单物质也不可能自然开始,因为它不可能通过构成而形成。

在第 73 节中,这引出了一个结论,生与死其实就是展开和包围,这也导致了,从灵魂,从身体分离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既没有完全的出生,也没有完全的死亡。

我们所说的出生是展开和成长;我们所说的死亡也是包裹和缩小"。

他详细阐述道,你们会说,有机体是可以被摧毁的。我的回答是,即使按照我们的感知,躯体被摧毁了,灵魂也不会因此而被摧毁。

因为它仍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灵魂将继续在内部和外部活动,尽管不那么完美,即没有感觉。

在深度睡眠、中风和其他情况下,虽然感官可能会停止,但我们仍能保持这种知觉。

因为感觉是一种涉及到某种独特事物,并与注意力和记忆力结合在一起的知觉。但是,许多微小知觉的混乱集合体,不包含任何能引起注意的突出事物,就会导致昏迷。

灵魂或灵魂中的感知力并不会因此而失去作用,尽管它现在无法发挥出来,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感知力可以重新发展并适应于感知,这样昏迷就会停止,就像当身体也变得更加完美和有序时,就会产生更加清晰的感知力一样。

因此,也许在死亡之后,我们的感知活动会被封存起来。

然后,在未来某个灵魂的春天,我们会再次出现,并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展现我们的感知能力,尽管表面上看似严峻和寒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NLt3YUDePcllLjfT3_v1k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