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知识与权力的僭妄

大家晚上好,我是萧十一郎。一个专注思想成长、喜欢读书码字的90后咨询工程师、高校法学老师、执业律师。欢迎关注~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在1974年12月11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以“知识的僭妄”为名发表了获奖演说。

在这篇演讲词里,哈耶克表达了对人类理性力量的担忧。在他看来,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人类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信,然而“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功”的背后,危险也随之而来:

诱使人们不但试图主宰我们的自然环境,甚至想主宰我们的人类环境,这就是危险所在。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试图利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来改造自然环境,也在试图利用社会科学的知识,来改造我们的社会环境,甚至是主宰,比如说那个时代风头无两的计划经济。

此时,在哈耶克看来,知识的僭妄随之发生,而这也是他的担忧。

哈耶克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那个时代最杰出、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便是计划经济的积极鼓吹者,他曾这样写到:

我相信,要消除资本主义的这些罪孽,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下,生产资料归社会本身所有,并以有计划的方式加以利用。计划经济使生产适合社会的需要,使能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并将保证每个男女和儿童的生活。

可见,对人类理性与知识的自信,足以让世界上最杰出的大脑为之倾倒。

然而,仅就自然科学史来说,过往的历史一再证明: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人的观念是会想错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科学的历史中,人们曾经信奉的每一种——是每一种——观念,经过后世的研究,或是错误的,或至少是有缺陷的。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推翻了数千年来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动因观点,而比肩上帝的牛顿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现代经典力学大厦,这一至高神话,又被横空出世的爱因斯坦携相对论击破。

可见,即便在逻辑体系非常严密的自然科学中,尚且存在诸多限制条件之下的真理,那些在自然科学之外宣称的真理理论体系,如何确保不会在后世被推翻?被证伪?

哈耶克对于知识僭妄的深刻忧虑,无疑揭示了一种值得深思的智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理应培养一种智识上的谦逊态度,乐于将我们的见解置于检验之下。这种谦卑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对知识不断探索和质疑的体现。

其实,人类社会,有两类人最容易产生此类“迷之自信”,最容易有“唯我独尊”的感觉,也更需要谦卑。一个是掌握权力的政治家,另一个则是自以为掌握真理的知识分子。前者往往身居高位,一呼百诺,容易把权力当成能力,视吹捧视为民意,后者往往以博学自居,容易把把观念当作现实,视偏见为真理。

发生这种现象,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很早以前,人类社会的知识,或者说智慧,最容易与权力相匹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权力的化身。

尤其是在古代中国,绝大部分的知识(非技能)掌握在读书人手中,而对这些读书人而言,自唐宋以后,出仕为官成为上上之选。故以吏为师,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背后,其实并不是说读书掌握知识有多了不起,而是通过读书分享一定的权力,进而“高大上”。

但是,这种思想一旦根深蒂固之后,知识的其他作用便被权力异化,反过来,权力成为知识的代言词,甚至也成为了道德的化身。握有至高权力者,不仅成为道德的典范,也成为真理与权威的双重代言人。

权力的僭妄,也悄无声息的完成。

在哈耶克演说的最后,他对社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懂得谦卑为怀的道理,不至于再去充当那些极力想控制社会的狂妄之徒的帮凶。因为:

这种做法,不但会使他成为自己同胞的暴君,并且可以使他成为一种文明——它不是出自哪个头脑的设计,而是通过千千万万个人的自由努力成长起来的——的毁灭者。

旨哉斯言!

90后工程师、高校老师、执业律师的思想自留地

自由思考,理性服从

感谢关注,共同成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MJT9-jJ5rMQ73FvbKLP8T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