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计算简史:从分析机到量子计算机(中)

计算机简史分为三篇。

上篇:将讲述,在蒸汽弥漫的维多利亚时代,由两位天才书写的蒸汽计算机的故事。

中篇:则从风雨飘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由图灵作为引子,讲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下篇:以量子力学开端,讲述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情况与困境,以及未来展望。

下面,请欣赏《计算简史》的中篇。

2016年3月,谷歌旗下DP公司的阿尔法狗程序,以压倒性的计算、学习能力,轻松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是人类开发出来一款非常复杂的抽象游戏。

它的棋子只有黑、白两种,仅一种落棋方式,通过棋子间彼此相连成片,把二维平面圈起来,对手被包围的棋子,则代表着被占领。换而言之,围棋就是一种通过棋子来模拟领土争夺战的游戏,谁抢的领土多、谁就是胜利。

围棋的玩法很简单,但玩起来却很复杂。

因为,每颗旗子的选择路线太多,在阿尔法狗之前,围棋曾号称是人类游戏里,唯一一款机器无法与人为敌的游戏。

为何,阿尔法狗却能轻易击败这个最后的壁垒?

这就涉及到支撑阿尔法狗的“深度神经网络”。它是一种在电脑程序上,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算法,它的美妙之处在于,程序能够自己学习,然后通过程序自己的经验,由程序自己做出判断。

换而言之,阿尔法狗如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

阿尔法狗之所以能够做到超越人类智商的事,正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含概三个子网络。

第一个是走棋网络,用数以几十万计的高阶旗局训练它,为阿尔法狗超越人类的旗手积累经验。

第二个是估值网络,它能计算每一步的局势,得到棋局每一步的获胜概率。

第三个是树形图搜索网络,用来分析棋局的各种可能变化,像人类一样通过模拟接下来的形势,计算棋局未来地演变。

为何,阿尔法狗能如此“聪明”?

一切,要从一位天才说起,是他首次在数学上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并从硬件上尝试制造它,这位天才正是现代计算机的奠基者——图灵。

我们对于图灵的认识,更多来自于20世界40年代的密码战。

疯狂的世界大战,让局势像风雨飘摇海面上的一叶孤舟,面对空中轰炸机的蹂躏、海底“狼群”潜艇的围殴,一艘又艘,航行在生命线上的货船接连沉没,无限制破交战,让身处孤岛的大英帝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危险。

统筹这一切攻击的,正是遍布空中的无线电。

通常,这些无线电只要懂相关知识,都能够轻易截获。难题在于,纳粹的无线电波,都通过一种叫“恩格玛”的机器的加密。对此,英国政府开始招募相关专家,决心破解纳粹的密码。专家当中就有图灵,最后他们成功破解了恩格玛。

此事可谓耳熟能详,但本篇所述,并不是图灵的这件事。

图灵学生时代,因性格孤僻而遭遇校园欺凌。有一次,一位高年级学长向他伸出了援手,在那个没有一位女生的男式学校里,聪明帅气的学长的援手,对于图灵来说,是恋爱的味道。与学长的邂逅,他孤独的内心逐渐充实了起来,两人还一起约定,将来去剑桥读书。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在跟图灵开玩笑。

那名学长在18岁那年,却因肺结核病逝,这对于依赖他的图灵来说,是失恋的痛苦。之后,图灵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除了学长,他不会再跟任何人交朋友。图灵还说,自己一定还能见到学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程序猿的祖师爷其实是个GAY

真爱的病逝,正是图灵研究人工智能的原动力。

制造像人类大脑那样会思考的机器,在图灵的心中扎根,他畅游于浩瀚的数学王国,试图找到一个方法,来实现这一愿望。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现代计算机,是图灵这个愿望阴差阳差的副产品。

1936年,图灵在他的论文里问了个深奥的问题。

“当一个人在计算时,他的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大脑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拥有感知、思考和预测等诸多能力,但对于图灵来说,这些都是表象,他认为人类的感情、思维,不过是数学计算,大脑也只不过是精密的机械罢了。

基于上述逻辑,他意识到,在数学上要计算这些抽象的东西,就必须找到一种能让机器理解的方法。

1940年,图灵邂逅了爱达为巴贝奇分析机写的注释和人类第一条程序,他们进行了跨越历史长河的对话。正如巴贝奇与爱达所做的那样,图灵把爱达的研究记录了下来,他决心通过编程来赋予机器智能。

就这样,通过编程给机器输送指令的方法,再次重见天日。

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概念,同样的一台机器,只要你给它不同的任务指令,它就能完成指令中的任务。比如唱歌、跳舞、数学计算,一切的一切,都能通过程序来实现,任务越多,指令就越长。如果内存足够大,机器似乎可以做到与人无异。

这一思想,后来被称为图灵机,也是图灵最伟大的遗产。

如今,我们掌间的小小手机,便是图灵思想的现代化身,它集听音乐、看电影、打电话等等各种功能于一身,将来,无论手机做得多么花哨、功能如何的多,其本质都是图灵思想的延续,各种应用APP,都只不过是一串和1的数字。

不仅于此,从图灵机发展而来的信息革命,成了当今社会的命脉,国防、电网、智能导航、金融、交通等等,已全部纳入进计算机的管理之下。

计算机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革命,大幅度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而信息改命,则让工业变得更高效,以及在虚拟现实、自动化上影响深远。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接下来,我们回到第一台通用计算机诞生的前夕。

1944年,时值动荡的二战,IBM为了帮助美国早点研发出核弹,开发出一台名为哈佛妹控(HARVARD mk)1号的超大型计算机。妹控1号有76万个零件,300万个电线连接点,804公里长的导线,以及一个5马力的电动机驱动。

巨大的无比的妹控1号,但她并不能编程

“妹控”的神经元是“继电器”。

继电器是一种磁性开关,当控制电路通电后,它会利用磁性闭合电路。开关一开、一关,代表着1与。因此,“妹控”也被称之为继电器计算机。

不幸的是,“妹控”的继电器每次开启、闭合都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所以她做一次剩法要花6秒,除法要花15秒,处理一个三角函数,则要一分钟以上。除了速度慢,零件磨损也太快了,而且还会因钻进虫子而引发故障。

之后,操作员从故障的妹控号身上找到一只死虫。当虫子越来越多,从此以后,每当电脑故障,我们就说它出了BUG(虫子)。显然,要想更先进,就需要升级妹控的“继电器神经元”。幸运的是,升级科技已存在。

早在1904年,英国人就开发出一种名为“热电子管”的灯泡。1906年,美国人更进一步,通过正、负电,开发出可以控制电流流动的“真空管”。真空管没有机械活动,意味着它替换妹控身上的继电器。

真空管的演变过程

虽然真空管缺点也蛮多。比如耗电、发热快,也会像灯泡一样烧掉,相对于继电器开关而言,还非常昂贵。

但在有钱的美帝面前,能氪金升级的科技,那都不叫事。

二战已临近尾声,美帝从英国手里接过世界霸主宝座,雄心勃勃的美国军方,开始大力支持军队的科技升级,籍此来提升部队的战斗能力。他们迫切需要一台计算机,来计算繁重的炮弹弹道轨迹计算任务。

宾夕法尼亚大学接下这个任务。

有了巴贝奇、爱达、图灵、等一系列有名、或无名的前人铺就的道路,外加有妹控1号的制作经验,宾夕法尼亚大学对计算机已成竹在胸,并在于1946年完成。

人类第一台能编程的计算机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能编程的计算机。

可是,由于它有近1.8万的真空管,如此之多一起运作,所以它发热迅速,平均每半天就会烧掉一次,真是让人受不了。

显然,真空管开关也并不理想。

米帝继续加大氪金力度,试图找到更加先进的开关。这时候,量子力学闪亮登场,它在微观世界上,解释了材料为何会导电与不导电。

1947年,米帝贝尔实验室基于量子力学,设计出晶体管。

就像之前的继电器、真空管,晶体管也是一个开关,用于控制1与。晶体管开关由一种叫“半导体”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注入某种元素导电、注入另一种元素则不导电,具体它导与不导之间如何变换,由于量子力学非常复杂、晦涩难懂,限于篇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搜半导体相关的资料。

芯片、内存等工业,都是集成晶体管,所以也叫“半导体产业”。

对比此前的开关,晶体管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控制比特的开关的响应速度,大幅度提升,使计算速度跟着快速提升,其次是半导体是固体,持久、耐用、体积小。有了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一下就缩小了许多。

就像这台于1957年发布的IBM 570,消费者也能买得到。

如今,最先进的芯片,其线程间的半导体间隔,仅7-10纳米,这是什么概念,一张纸的厚度就超过10万纳米。晶体管开关,已经小到物理的极限,因为再少,就会产生一种“量子隧穿效应”,这样开关就会失效。

为了更快、更强,基于量子比特,开发量子计算机,也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这个下期重点再讲)。

前面,我说了那么多比特、编程、与1等等。

那么,这些开关到底是怎么进行计算的?怎么一堆开关放一起,就会有智能了呢?你是不是觉得信息太少了,但只要借助数学,这就够了,而且一开/一关,信号最容易区别。

无论1与,还是蒸汽时代的开孔与不开孔,它们都只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如同中文苹果与英文的APPLE,都是表述同一种东西。

编码表

计算机语言中的1与,看似毫无规律,但它们遵守编码表。比如,当你输入“1011、1001”之类的,计算机会根据指令,找到相应的文字,接着再把文字显示在屏幕中。

那么,视频、图片、文字,怎么又是变成一堆1与的呢?

我们都知道,衡量一个电脑、手机显示屏的性能如何,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它能支持多少像素。这些像素点,正是基于二进制来进行保存,假设一个黑点用00表示,白点则用11表示,其它颜色可以用10、01等表示,这样就能处理四种颜色。

基于二进制逻辑,以此类推。

假设把一个像素点,增加到八个比特位时,那么,每个像素点则会有256种颜色可选择。显而易见,这样能大幅度提示图片质量。而视频,就是一帧帧的图片,只要增加计算机地投射图片的速度,一段高质量视频,将会呈现在你眼中。

当然,仅有图片还不够。

比如,当你看岛国爱情动作片,肯定少不了竖起耳朵,聆听女忧那诱人的娇喘声。而声音都是通过波来传递,录音的时候,计算机会高速采样每秒的震动频率,采校的速度越快,能够模拟的就越逼真。

最后,计算机根据采样得到的信息编码成与1,当你输入相应的指令,它就会播放已经数字化过的声音。

通过上述任务,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极其擅长处理、存放海量数据。当计算速度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各种极为复杂的算法,让机器学习成为可能,接着,计算机再通过学习到的经验进行判断,就这样,人工智能也就水到渠成的诞生。

这一过程,就和人很相似了。

由于人类大脑神经元是一层一层叠加运行,比如你读书时,第一层神经元接受文字后,它经过简单过滤后会传递给下层,接着下一层经过提炼,将重要的知识点又往一层传递,最终使有用的知识变成你的记忆,当考试的时候,你再把它拿出来。

机器学习与之类似,所以这一算法叫深度神经网络。

尽管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受限于计算机的速度,目前的AI都还是“弱智”,只能做做分类、翻译、找人脸、下棋等的特定任务。在这些特定任务上,它们的表现远远强于人类,比如打败世界冠军棋手。

就像阿尔法狗,它每次与人类下棋,都会根据走棋网络扫描棋盘,选出可行的落点,接着根据每个落点可能产生的变化,构建出树状图,最后再根据估值网络,分析出每一步的获胜机率。正是结合这三种算法,赋予了阿尔法狗前所未有的下棋能力。

通过这些,已在侧面证明了AI的无限潜力。

假如未来有一天,AI也能写书、艺术创作、物理研究,肯定“他们”的表现将远远强于人类,对社会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哪么,那样的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8G20JZ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