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手机本身无好坏,问题来自使用它的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更新迭代,“手机”的含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今天的手机在加入操作系统后,80%左右的功能和打电话毫无关系了。如果让用惯了智能手机的我们全部退回“老年机”或者“诺基亚”时代,那估计将有一大批人产生莫名的恐慌和焦虑。

社会中不同人对智能手机的褒贬不一,也都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赞赏派”和“排斥派”。赞赏的人认为,智能化、电子化就是世界的主流,智能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便利,认为手机的智能化将使得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排斥的人则认为,智能手机的使用不仅不能拉近人的关系,反而会疏远人之间的链接,长时间的持有智能手机,让人的现实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时刻刻被手机侵占。“低头族”、“手机控”这些词语就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反思。

可是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前者20岁左右年轻人居多,后者则30岁以上中年人更多。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说着对方听不懂也不想听的话。或许是我们都需要脱开两派立场,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现象。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今天所有人都已经进入到了数字时代。未来世界的数字化也将不可逆转。对于年轻的一代人,他们与生俱来就是在数字产品的海洋中成长,他们的娱乐、社交、学习,甚至是医疗和教育都有着数字产品的使用。只是相对而言,手机更易获得,也更加普遍罢了。强制年轻人脱离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脱离了未来的数字世界。

人们之所以对智能手机口诛笔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人习惯将导致一件事发生的直接物体看作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和手机、手游类似,社会对网吧和网络游戏的口诛笔伐就是这个逻辑。人们将孩子沉迷游戏和学习下滑的责任全部推脱给网吧和游戏,站在社会道德的制高点对这个新事物指手画脚,却忽略了对孩子自控力和兴趣多样化的培养,忘记了自己自控力的锻炼,低估了家庭教育复杂程度。

一类技术、一种产品的发明和制造,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就像核物理学的发展、核能的利用一样,技术和相应产品本身是中性的。当其用作了战争,核能就是原子弹、氢弹,是毁灭地球的武器;而当用到发电和能源设施上时,核能就是清洁、高效的能源。

智能手机也是一样,错的不是智能手机的发明,而是使用它们的人。李翔的《趋势》中,有这么一段文字非常值得每位当代人深思。

“全球最大广告公司WPP的CEO苏铭天爵士的话说:‘新媒体或社交媒体公司并非科技公司,而是媒体公司,它们应对自己数字渠道的内容负责。’但是互联网平台遵循的商业规则并不鼓励它们承担这些责任。”......“内容往往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正是更多分享、更多链接”......“参与度就像毒品”......“与之相伴的还有‘过滤器泡沫’,也就是用户看到的全都是跟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内容。”......“参与度毒品和过滤器泡沫互相增强,因为人们本来就愿意分享那些激起他们情绪反应的消息”......“在分享和点赞时,......激发人们情绪反应的内容,显然优惠提高参与度的各种指标,因此成为平台的最爱”。

理解了这一段话,我们就能够更容易理解,智能手机和手游之所以让人沉迷并不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存在本身,而是因为每一个屏幕的背后,有着上千人、上万人在不分昼夜地击垮你的自制力。就像现在的许多浏览器和APP的人工智能程序,推荐给你的往往都是你所喜欢的,注意力当然就容易陷入其中,一发不可收拾。——人的因素往往与不知不觉中被弱化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段话中我们也能够读出现代青年离不开手机的隐患。一方面是随着人工智能程序的进化,你只看到你喜欢的,你将很难或者永远看不到你不喜欢的,世界的另一面被强行的隔离掉了,你的视野将被自己的喜好限制在了狭小的“瓶子”里。你的世界是片面的,观点是片面的,什么都很难突破喜好的边界。另一方面,“分享和点赞”的动力很容易让你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让你根本关心事情的真伪,只关心你在虚拟世界中“舒适区”,忘记了我们生活的“真实的世界”,失去了和真人之间的各种真实情感链接。

所以,以智能手机为例,社会的纠结重点应该从物体的本身好坏跳出,回归社会的本源,从人的角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待我们自身的不足和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才应该是我们当代人最急迫反思和探讨方向。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这是与您分享的第398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篇再见。

欢迎您分享上方的二维码给您最亲近的人,让我们成为终身学习者,一同起航。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1G1VT9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