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内从事 “三蹦子” 生产的任先生向媒体透露,去年开始尝试将产品销往美国,但美国并非主要市场,由于关税过高,销量难以形成规模,目前主要还是以国内销售为主。他还介绍,“三蹦子” 在国内售价两三千元,而在美国市场则高达 4000 多美金。
“三蹦子” 原本是国内常见的载货电动三轮车,因其实用性和高性价比,在被短视频博主 “Bobo 在美国” 分享后,意外在美国市场走红。来自中国贵州的小伙骆豪敏锐捕捉到商机,组建 3 人团队,从江苏进货,通过陆运到广东,再海运至洛杉矶,开启了 “三蹦子” 的美国销售之路。起初,骆豪在独立站销售跨境商品,无意间,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美国人竟对 “三蹦子” 有着浓厚兴趣,于是决定找国内的朋友订购产品卖到美国市场。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与等待,今年 1 月,第一批 “三蹦子” 运达了骆豪在美国租用的仓库,运过来的散件光卸货就用了 12 个小时,他和几个朋友从下午三点干到第二天凌晨三点,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印象深刻。
尽管 “三蹦子” 在美国市场潜力巨大,但高额关税和复杂的法规环境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业内人士分析,“三蹦子” 在美国面临双重困境:作为机动车需缴纳 25% 的关税,而若申报为电动车又受 301 条款额外征税。加之美国各州对低速电动车法规不一,进一步抬高了市场开拓成本。这种 “叫好不叫座” 的局面,使得多数厂商选择回归国内市场。
目前,已有厂商尝试通过 KD 散件出口、本地组装等方式规避关税,降低成本,以寻求在美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国产 “三蹦子” 要想持续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仍需克服重重挑战。